湖北省严守生态底线 助推绿色发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通讯员 李斌 实习生 余欣然
在9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万丽华、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邹清平介绍了湖北省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住生态底线,助推全省绿色发展的相关情况。
把每一寸土地规划清楚
目前,湖北省正在加快建成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城乡布局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划定“三区三线”(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实施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为推进长江经济带战略、“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布局实施提供空间保障,助推湖北省高质量、可持续、绿色发展。
到2020年,湖北省将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抓紧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有利于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邹清平介绍说。
2019年,湖北省实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县域为单位,率先在武汉、荆州、恩施等8个市州48个县市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全省1000个左右美丽乡村示范村编制完成村庄规划;2020年,全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实现应编尽编。
顶层设计建立约束机制
为推动绿色发展,湖北省从顶层设计上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约束机制,对选址位于生态保护红线一类管控区内的项目一律不批;对列入生态保护红线二类管控区和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项目一律不批;对新增长江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议项目一律不批。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万丽华介绍,目前围绕2020-2035年的环境质量目标和区域环境特征,湖北省现已构建了“全域覆盖”环境管控分区体系。
具体为,全省共划定优先、重点、一般三大类共1076个环境管控单元,优先、重点、一般三类单元占全省的面积比例分别为35.93%、25.54%和38.53%。
作为长江干流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湖北省的“三线一单”编制,还对长江和汉江干流划定了优先保护岸线、重点管控岸线和一般管控岸线,实行岸线分段管控。
近年来,湖北省生态红线管控制度、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改革、排污权交易等一批国家试点项目进展顺利,河湖长制全面推开,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制度初步建立,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落地见效,环保督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闭环”逐步形成。
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
2018年湖北省累计投资23.7亿元的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被纳入全国试点。发布会透露,力争到2021年,把湖北三峡地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和长江生态保护制度改革创新区,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长江大保护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
这是湖北省进行生态系统治理的一个例子。“目前,湖北省将长江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进行系统治理。”邹清平介绍说。
从1988年划定全国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开始,湖北省率先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截至2018年,全省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3323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888万亩,耕地质量提高0.82等别,牢牢守住了全省7288万亩耕地红线。
对于已被破坏的土地,湖北省累计投入91亿元,综合治理长江沿线水土流失面积170多万亩,搬运充填沃土835万立方米。
湖北省还实行矿产开发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了4批次32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8个县市纳入国家级绿色示范区创建范围。根据规划,到2020年湖北省所有矿山100%达到绿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