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国友人与中国古船文化的情缘
图为:冯克礼向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赠书。
8月21日,《中国古船图说》法文版在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湖北展馆亮相。该书由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输出版权,法国海之锚出版社出版。
该书作者、90岁高龄的著名造船史专家席龙飞教授未能来到现场,通过视频表达激动心情:“法文版的出版发行,有助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让中国古代船文化在海外得到传播。”
作为该书译者,法国友人冯克礼欣慰地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明天是我66岁的生日,这本书就是最好的礼物。”
被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吸引
一年前,在第25届北京图博会上,冯克礼多方寻找中国古船方面的图书。经人推荐,他来到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展位。
原来,冯克礼当过远洋海员,也当过飞行员,对航海文化很感兴趣。喜爱中国文化的他来华学习汉语时,第一次听说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非常震惊。随着对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和航海历史了解越多,他就越发吃惊:许多西方人和他一样,只知道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不知道中国航海家郑和。他希望能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状况。
当冯克礼看到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英双语版《中国古船图说》,顿时被深深吸引。《中国古船图说》曾获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出版后获得了湖北出版政府奖。该书以船为文化载体,介绍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文化,再现了我国古代东渡日本、远使高丽、七下西洋等航海文明史上的壮举,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船舶制造文化和航海文明。
冯克礼随后专程赴武汉理工大学,与席龙飞教授见面,并参观了该校古船博物馆,所见所闻让他很受震撼。
冯克礼下定决心,要把《中国古船图说》介绍到西方,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航海文化。为此,他联系了法方出版社,自己则不计报酬地成为法文版译者。
中国古船“远航”法国
对于《中国古船图说》法文版,冯克礼与海之锚出版社负责人设计为中法双语对照,还邀请席龙飞教授手书中文序言。因为在浪漫的法国人眼里,中文很美很神秘。《中国古船图说》责任编辑陈军东配合冯克礼,展开了繁重的翻译工作。全书有40多万字、100多个古代地名、40种古籍名称、60多处引文,陈军东对每个地点、每句古诗、每个细节都用英文进行仔细解释,冯克礼再从英文翻译成法文。
那段时间,冯克礼每天工作18个小时,陈军东也全力配合。
5月,《中国古船图说》法文版在法国面世。冯克礼与海之锚出版社通过电视台、互联网、社交媒体、大会发言等途径,积极推介这本书。
次月在法国鲁昂帆船节上,该书被摆放在图书展台的醒目位置,冯克礼还在条幅上用中文写下“您送给您爸爸一本书吧”。他颇为得意地告诉记者,当时读者只要买3本书,他就赠送一张这样的手书中文条幅,很受欢迎。
越来越多的法国读者知道了《中国古船图说》,热情地表达着喜爱之情:“这本书带着我又旅行了一次。”“我将把这本书介绍给更多的人。”“它看起来非常有趣。”“这是一个很棒的项目。这个话题很有趣,还没有被探索过。”“我迫不及待地想收到这本漂亮的书。我对中国及其古老的船只很感兴趣。”
花甲之年致力推广中国文化
冯克礼的女儿曾在中国留学,回国后讲述留学见闻,深深打动了他。
于是,他在花甲之年来到中国,用两年时间学习汉语。一扇新的文化窗口在他眼前开启,他还为此放弃了去美国当飞行教练的机会。“来中国之前,我会4种语言,以为学汉语也会比较容易。”冯克礼笑言,没想到学汉语非常难,但是他喜欢汉语,喜欢中国文化。
他向记者展示了手机相册,其中既有郑和下西洋航海图,也有他在法国推介《中国古船图说》的照片,还有他学画的中国画。他还专门制作了长长的对比示意图,希望让西方人能直观地了解到:中国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高超的造船技术和辉煌的航海文化。
此次前来北京图博会,冯克礼带来了法国前不久出版的一期船舶杂志,其中一篇文章以较大篇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这让他非常惊喜。
冯克礼高兴地说,自己将继续推动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得知《中国古船图说》法文版出版前后的故事后,为之点赞,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文化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韩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