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恩施大峡谷:旅游业助六千余人脱贫

2019-06-24 13:54:59|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海拔1600米的恩施大峡谷景区索道上站广场,因为风光绝美,一直是游客上山“打卡”之地。每天上午10时左右,这里人潮涌动。

  “全程950元,分段200、300、400不等,明码标价。师傅,坐不坐轿子?”家住七星寨背后的前山村民李玉才和伙计们,每到这个时候,都卖力热情吆喝。“大峡谷刚开发那几年,我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走十几里山路到景区抬轿子。现在,每天早上我先到田里拾掇大黄、贝母等药材,等到10点左右开上轿车,半个小时就到景区。你们再看路边停的上百辆摩托车、三轮车、小轿车,那都是我们这些在景区上班的乡亲们的。”

  他们七嘴八舌,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绝壁变“金山”风景变“钱景”

  初夏时节,恩施大峡谷景区,万丈绝壁险峰,壮美而神秘。大峡谷景区,将迎来又一个旅游旺季。

  登七星寨、下云龙地缝,饱览“清江升白云、绝壁环峰丛、天桥连洞群、地缝接飞瀑、暗河配天坑”美景,天南海北的游客一路微博微信发个不停。

  李玉才、孙庭刚、刘定胜等10来个乡亲,天天在这儿忙乎着。“虽然现在抬轿子辛苦,但是收入有保障,一年四五万没得问题。”“我们还成立了公司,规范经营。女的、力气小的去背篓公司背小孩,力气大的就来轿子公司抬轿子。”

  村民刘成松,每天清晨先在自家20亩大黄地里忙活2个小时,等11点左右游客多了,就背起背篓上山,帮游客背娃娃。

  如今的恩施大峡谷,有200多位本地村民和刘成松一样,靠着背篓、轿子吃上“旅游饭”。“景区开发了,游客进来了,我们各有各的路,各做各的事,哪天都不放空。”

  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誉为“石书万卷,万卷石书”的恩施大峡谷景区,2015年跻身国家5A景区,2018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曾经在恩施市“穷得叮当响”的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2217户6870名贫困人口去年底实现脱贫。他们中,1018人直接进入旅游公司就业,2000多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其余3800余人投身茶叶、葡萄等特色种植和野猪、野鸡等特色养殖。恩施大峡谷核心区所在的营上、前山、木贡三个村,农民人均年收入更是跃居恩施市前列。“村村是景区、家家是宾馆、人人做旅游”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

  背篓背出好日子

  刘成松住在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营上村,海拔1407米,大峡谷风景区核心景点七星岩万丈绝壁下一个小村落。

  “人要争气,不争气呀,永远没得出头之日。”从远近闻名的“穷光棍”,到如今拥有40多万元存款的“网红背篓哥”,刘成松依然勤扒苦挣。“我2017年种下的这20亩大黄,明年就可以收获了。

  一亩1200蔸,一蔸卖20块,你算算可以赚多少钱?”

  以前,刘成松和父母挤在一栋低矮潮湿的石墙屋里,日子过得紧巴巴。随着恩施大峡谷建成5A级景区,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好活路:在景区帮游客背小孩、扛行李,也兼职做导游。几年间,刘成松凭着一把力气和忠厚待人,建起了三层新房,用背篓背来了幸福新生活。

  “这个是刘成宗的,以前也是贫困户。前些年,景区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202个商铺,拿出150个,每年只收2000元租金,提供给我们村民开商铺,他就搞发哒。去年‘天街’商铺重新拍卖,他直接拖了两麻袋60万元现金去抢,一下子就拿下两个。”指着邻居家挂着“七星人家”招牌的五层小洋楼,刘成松眼里满是羡慕,“等我得空了,我就把我的新屋搞成‘背篓哥酒店’。”

  和刘成松一路走,他总爱介绍周边邻居。“这个‘快乐星期天假日酒店’,刘应群的,他在女儿寨酒店当后勤部经理。他老婆在大峡谷景区上班,旅游旺季一个房间888元还要提前预订,你们说生意好不好?”

  忙并快乐着的农家导游

  谭桂英,大峡谷风景区“金牌”导游,曾荣获“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荆楚楷模”等多种荣誉。

  问起小时候印象中的恩施大峡谷,1982年出生的谭桂英毫不犹豫地说:“穷!”“那时候,看着屋背后的万丈绝壁,屋前的深沟,哭都哭不出来。我上初中时,一个星期生活费3块钱家里都给不起。妈给我1块2,买100斤煤,我自己背着,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卖3块钱。生活费2块7,还剩3毛零花钱。”“那时候我穿的是解放鞋、补疤裤,梦想就是有钱买一双白球鞋、一条健美裤、一条喇叭裤……”

  1998年,初中毕业的谭桂英,靠东拼西凑借的路费到广东打工。“开始两个月总共才挣60块钱。我和几个小姐妹扛着竹席,背着背包,拿着盆盆钵钵,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到处找工作,心酸得很。”说起往事,谭桂英眼中泛起泪花。

  2006年,大峡谷景区开始开发,谭桂英辞职回乡,白天干农活、当“野”导游,晚上看书自学。2011年,她顺利通过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正式成为景区导游。

  如今,谭桂英在大峡谷公司当导游服务公司经理,每月工资4000多元,还有五险一金和年终奖。在景区,她家还经营着一个小商铺,小日子过得美滋滋。

  “现在外国游客越来越多,我想多读点书,学点英语、韩语,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导游队伍带好,照顾好自家老人孩子;再就是想把大峡谷的人文、地质、科普知识融入到自然美景的介绍中去,让更多的游客喜欢我们景区。”聊着聊着,谭桂英接到“求援”电话:导服公司12名导游已经全部派出,又来了一个团队,请她安排。“今天上午至11时,进入景区的游客已达5000人。我们专职导游不够用,幸好之前培训了50位村民做兼职导游,马上就能顶上了……”

  蹲点手记

  让秀美山水成“脱贫富矿”

  “吃不得、啃不动的板板岩,过去望到哭,如今金满屋。”“油菜、土豆、玉米、果树、茶园,长在田里是风景,收获时,样样都是旅游商品。”在大峡谷管理处山岭中的村庄采访,这些话语时不时从山民嘴里蹦出。

  恩施州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是最大的优势,旅游是最具活力的产业。

  立足州情,恩施州把扶贫当“主业”,让旅游唱“主角”,以旅游扶贫助推转型发展,让昔日的绿水青山成了“脱贫富矿”,贫困群众凭借自己的勤劳双手,正在共享“建一个景区、富一方经济”的旅游发展红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彦睿 通讯员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