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龙灯风俗传承千年引来万人观赏 龙腾狮跃嗨翻黄陂凤凰寨
凤凰寨村广场,舞龙场面热闹壮观
龙灯队伍上山祈福
有吃有玩节味浓
耍金狮
划采莲船 本组稿件摄影 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通讯员杨辰中
19日,正值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黄陂区蔡榨街凤凰寨村迎来一年一度的舞龙玩灯大会。十里八乡的龙灯队都聚集在凤凰寨村山脚下玩龙灯、耍金狮,庆祝元宵佳节。万余村民向每条金龙的龙头上撒五谷、露水,祈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早晨7时半,凤凰寨村百姓大舞台前的广场上锣鼓喧天,鞭炮声声,来自周边8个自然村的37条龙灯、12只狮子、8条采莲船在这里轮流展示。8时许,各村的龙灯逐条上山,在山顶对舞,欢快激昂的锣鼓伴奏,一条条巨龙腾空飞跃,追扑着前面的珠灯,忽上忽下,波澜起伏。在众多龙灯队里,凤凰寨村的2条大龙、3条小龙表演得尤为精彩。舞龙者个个精神抖擞、技艺娴熟。他们彼此配合默契,动作干净利落,令观众意往神驰,喝彩连连。
当龙头看似容易做起来难 七八十斤重大家轮换举
在凤凰寨村的龙灯队里,一个身高约1米75、皮肤黝黑、体格健壮的“龙头”格外引人注意。他叫龚志军,今年38岁,是凤凰寨村村委会主任,也是这次村里玩灯的总“头人”。龚志军介绍,头人就是组织者。从5岁起开始举龙,由于身强体壮、动作协调,从20多岁起,龚志军就当上了龙头,没有一年缺席。
舞龙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龙头。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34岁的村民龚凯也想尝鲜,他接过龙头开始挥舞,看起来比较吃力。不到一分钟,龚凯就喊停了,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他喘着气告诉记者,以前每年也参与玩灯,但都是当龙身和龙尾,没想到当龙头这么累。
“要当好一个龙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龚志军介绍,大龙是举着的龙,不能舞动,仅一个龙头就有七八十斤重,一般由两三个人换着举,大龙头还配有钢叉辅助其稳固,以防被风吹倒。而小龙则是可以舞动的,虽然龙头两三斤,但要灵活地舞起来还是很累的。一条龙需要13个人舞,舞龙最关键的是精气神,必须要有力量,肩、腰、腿的力度要配合好,手臂才能挥得高,“8”字才能画得圆。
“一条龙重头戏就在龙头,只有龙头舞好了,才能把龙身和龙尾带动起来。”龚志军说,他最多可以连续不停地舞6分钟。
龚志军介绍,舞龙表演套路多种多样,有“单龙戏珠”“二龙抢宝”“蛟龙盘柱”等,其动作变化有“龙摆尾”“蛇脱壳”等。在舞龙过程中,舞龙者还可跪、坐、卧等变换姿势,不论怎样变换姿势,龙要一直保持舞动的状态。
玩龙灯玩的就是一种传承 看大人玩 孩子也会了
元宵节玩龙灯舞狮子是黄陂的一大民俗。其中,数蔡榨街凤凰寨的龙灯上庙场面最为壮观,已有1000多年历史。黄陂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年小月半大,月半大于年”。对黄陂人而言,可以不回乡过年,但必须回乡过节,这个节就是元宵节。
“我们玩龙灯,玩的就是一种传承。”龚志军说,每逢元宵节,全村人都会从全国各地赶回来,聚在一起玩灯,这是多年的习俗,也是他们最重视的事。
龚志军说,不仅是希望通过玩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更是全村人凝聚乡情、寄托乡愁的好时机。
玩龙灯的风俗在凤凰寨村已经传承了1000多年,但并没有固定的师傅教。56岁的村民龚长友说,玩灯在农村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平时是不能训练的,每年只能在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玩灯,“村里的孩子看大人玩,看得多了耳濡目染也就会了,然后每年玩灯就自己试着参与,慢慢就都会了。这就是传承!”
“我们一玩起龙就浑身是劲。”龚志军笑着说,通过舞龙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体现了一种凝聚力,不仅能让他们找回记忆中的年味,大家聚在一起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凤凰寨村大学生村官杨辰中介绍,以前玩灯,村与村之间容易相互攀比,常常玩灯玩得扯皮打起来。如今的凤凰寨村成了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大家开始玩文明灯、和谐灯,村风村貌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玩灯流程
正月十三
早上8时开始,全村老幼一起到祠堂祈福,齐放烟花鞭炮。德高望重的长者用朱砂给龙灯和狮子点睛,开光仪式正式启动。
龙灯进行河边取水,随后龙灯队伍前往村土地庙游玩。龙狮到家家户户门口,村民摆香案点蜡烛迎接龙狮进门祈福。
正月十四
晚7时左右,大龙、小龙、狮子和采莲船绕本村地界进行游玩。
正月十五
零时整,舞狮子上山抢头香,并说彩句。早上8时,十里八乡的龙灯队聚集山脚下,先后上山,在山上说彩人为每条龙灯说彩。下午2时起,各家各户摆起香案让龙灯舞狮进户祈福、采莲船进户彩茶。
正月十六
下午,全村一起举行送灯仪式,玩灯结束。(长江日报记者王晶 见习记者胡雷 通讯员冯涛 邱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