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何祚欢编纂《汉剧舞台艺术口述史》出版

2019-01-28 11:31:09|来源:武汉晚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何祚欢编纂《汉剧舞台艺术口述史》出版 书中揭秘:陈伯华爱吃肥肉养颜

何祚欢编纂《汉剧舞台艺术口述史》出版

  “在历史上,汉剧是京剧的母亲,是武汉文化积淀最深厚,最靓丽的文化名片。”1月26日,《汉剧舞台艺术口述史》出版座谈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二十余位专家学者、艺术家齐聚一堂,研讨该书出版对汉剧传承发展及彰显城市文化实力的重要意义。

  汉剧作为武汉特色剧种,曾出现过多次繁荣时期,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戏曲“大码头”的形成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汉剧艺术得到空前发展,涌现了陈伯华等一批卓有成就的汉剧艺术大师,并对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产生重要影响。

  据悉,《汉剧舞台艺术口述史》立项以来先后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和省学术著作出版资金的支持。武大教授郑传寅认为:“戏曲和名著的经典化,有赖于学者研究,该书填补了汉剧研究的空白,对汉剧的传承发展,彰显武汉的文化实力有重要意义。”

  访谈300人次 历时6年完成

  《汉剧舞台艺术口述史》一书由著名曲艺艺术家、作家何祚欢主持访谈和编纂,武汉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该书历时六年,把重点放在史料搜集上,对汉剧艺术发展的开拓者、亲历者、见证者的所做、所见、所闻进行了抢救性挖掘、记录和整理,采访300人次之多。讲述者大多数是汉剧圈内的名家,如开篇《土生土长的汉剧导演》,对口述者高秉江导演采访十次,力图以汉剧表演活动为中心,还原汉剧大师的艺术风采,重现汉剧舞台辉煌。

  全书分为三册,贯穿一百余年来汉剧发展的重大事件,讲述了“汉剧泰斗”余洪元、吴天保、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宇宙锋》《红色娘子军》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著名汉剧剧目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记者发现,这些故事在为弘扬戏曲文化遗产,助力武汉戏曲“大码头”建设上提供了宝贵借鉴之余,也让今日观众得以见到大师的另一面,有时代温度有伉俪情深,笑中带泪。

  朱衣戴静予夫妇 爱情故事像电影一样唯美

  何祚欢告诉记者,他记忆犹新的是采访戏剧评论家、剧作家朱衣的遗孀戴静予。朱衣家世显赫,却热爱艺术,新中国成立时他与武克仁等人接管汉口民众乐园,陈伯华代表剧目《二度梅》也是由他和龚啸岚合作编创而成。戴静予则是一位1922年出生于北京的清朝皇室格格,他们的爱情故事足以拍成一部大电影。

  “可能一辈子经历太多动荡,一开始戴静予并不愿意聊太多,在著名艺术家江家华的帮助下,她才愿意打开话匣子,有件事快把我说哭了。”何祚欢语带哽咽,“那是困难时期,朱衣在唐家墩劳动改造,有一天打牙祭,他端着一大碗粉蒸肉特意请假回家,因为车子收班了,他从唐家墩走到大夹街,到家门口就饿倒了……”

  汉剧大师“吃”出高颜值

  陈伯华弟子、凭借《二度梅》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胡和颜口述实录的《戏是爱心织成的锦》,揭秘了不少陈伯华大师为维持高颜值的保养轶事。“人家说她化妆时一条眉要画三百六十下,虽然有点夸张,但一样的化妆品在她手上一调,出来的颜色就是好看些。”她透露,陈伯华非常注重养生,双手保养得很好,在舞台上手指可以翘得极高,也是每天在温水里“蠕”(武汉方言念“鱼”,使柔软)成的。为在舞台上葆有光彩,陈伯华还很喜欢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髈、红烧肉,“她的皮肤那么好,看来吃肥肉有帮助。”(武汉晚报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何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