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当田种 树作粮管——恩施巧做山地文章绿富双赢
眼下正值造林黄金时节,恩施州各大林业基地一片忙碌。
近年来,恩施州借力退耕还林、绿满荆楚、精准灭荒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巧做山地文章,引导林农把山当田种、树作粮管,植树面积大幅增加,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显著提高,山区百姓的小康梦正在青山绿水间渐渐呈现……
图为:红彤彤的山桐子挂满枝头。
利川:“树上油库”呼之欲出
“现在我们种的山桐子,经过科技创新,经济效益更高!”1月4日,利川市沙溪乡荷花村山桐子无性系繁殖工厂化育苗中心,中心负责人、湖北旭舟林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蓁高兴地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道。
山桐子,又名油葡萄,鄂西山区乡土树种,也是一种优质高产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果实含油量高,成分丰富,有着“树上油库”的称号。山桐子耐旱耐贫瘠,适合荒山绿化造林,近年来被多地选为退耕还林、绿化荒山、消灭石漠化的优良树种之一。为便于这一产业的科技创新产品与传统桐油产品进行区别,2017年,原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将其正式更名为油葡萄。
2018年9月,由旭舟公司、湖北民大联合完成的森林食品植物油葡萄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获得年度中国林业产业创新一等奖。他们选育的“鄂选1号”油葡萄被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评为省级良种,已在武陵山、幕阜山地区引种成功,用于精准灭荒工程造林。公司采用“林农+村集体+公司”的“613”收入分配模式,已成立1300多个山桐子专业合作社,建立油葡萄基地近40万亩,带动3万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
据介绍,目前旭舟公司已完成山桐子油成分分析、食用油提取工艺、山桐子化妆品研制等基础研究,还申报完成油葡萄产品加工及设备改型发明专利两项。同时,正在与湖北省卫计委、湖北省疾控中心、中粮集团西安油脂研究设计院联合开展山桐子新食品原料申报,前期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建成“树上油库”指日可待。
图为:油茶盛开洁白的花。
来凤:“油茶之乡”焕发新生
“阳光照耀的小山坡”,这个诗意的表述,是来凤土家族自治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名字的土家语。进村后,记者的感受也确实如此——层峦叠嶂的山峰上,油茶林横成排、竖成行,清新又整洁。村民们悠闲自在地在林里修剪枝叶,阳光正好。“一天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肉都不香。”干完活,乡亲们互相吆喝着,相约回家吃饭。
油茶汤,一种特色土家饮食。因其味道鲜美,既可作食品充饥,又能当饮料提神,深受土家人钟爱。因这碗饱含乡情的美食,油茶树在恩施山区广泛种植,来凤县也有着“油茶之乡”的美誉。
2015年起,来凤县结合退耕还林政策,积极引导林农将坡耕地改种高产良种油茶。油茶树3年可挂果,5年可达盛产期,盛产期每亩纯收至少2000元以上。随着茶籽油市场认可度逐渐提升,油茶鲜果供不应求,利润空间较大。且油茶是养地作物,在退耕还林区域种植,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截至2018年10月,来凤县已新增油茶面积8.5万亩,从事油茶种植加工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达46家。昔日“油茶之乡”即将迎来新的嬗变……
图为:建始县国有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基地。
建始:“林海仙境”揭开面纱
热闹了大半年,冬日的建始县国有长岭岗林场终于回归宁静。
种树不砍树,卖空气、卖风景也能挣钱,当地人从前想都不敢想。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县以长岭岗林场等国有林场为核心,抢抓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天然林工程、退耕还林等建设机遇,在荒山荒坡累计造林50万亩,建成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基地。日本落叶松是一种速生栽培林,经济成熟期30年。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林业功能由从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向提供生态服务为主转型,曾以木头经济为生的国有林场纷纷陷入困顿。长岭岗林场一度迷失方向。
随着国有林场改革步伐加快,长岭岗林场逐渐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日本落叶松既是用材林,也是景观林,四季风景各异,景美如画。尤其是金秋十月,满山尽带黄金甲。站在高处眺望,层林尽染,仿佛仙境。2016年起,州、县两级党委和政府将基地以及周边乡镇、村统筹规划为生态旅游区,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项目中,主打山水生态、气候资源和土苗民俗文化特色,每年吸引大量省内外游客光临。林场职工不仅可领到护林工资,还可和周边乡镇村民一同发展农家乐、销售土特产增收。
砍树变看树,林场变景区,建始人尝到了甜头。记者在该县国有东坪林场山顶远眺,看到2018年年初完成的340亩精准灭荒造林地,已绿影摇曳。林场场长魏京介绍,他们在裸露的荒山、岩石缝里,栽植了柏树、柳杉和银杏,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打造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森林景观,为将来发展森林旅游奠定基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