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峡江小城到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宜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图为:宜昌一半山水一半城
站在新时代回望,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如同大江东去,浩浩汤汤,势不可挡。
全国如此,宜昌更是如此。“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诗人眼中的宜昌,大气磅礴。这座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激荡起扬鞭策马的澎湃力量;服务国家战略,抢抓时代机遇,在上下求索中不断升华。
一路筚路蓝缕,一路砥砺奋进。从昔日峡江小城到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宜昌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是4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成为中国发展鸿篇巨制中不可或缺的生动样本。
图为:兴发集团精细化工园
舒筋展骨 愿景变实景
金秋,重阳。宜昌城区夷陵大道与东湖路十字路口,车水马龙。77岁的姚振祥伫足凝望,仔细打量着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很多地方都不认识了。”
这位老人是第一批开拔宜昌水利建设的拓荒者,参与两项世界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用近半个世纪的陪伴诉说着与宜昌的绵长际遇。
40年前,宜昌长啥样?“小!”“交通不便,过铁路不是从车底爬,就是从车上翻。”在姚振祥看来,宜昌准确把握住3次历史机遇,赢来城市改地换天——1970年,葛洲坝工程开工,由滨江小城发展成中等城市;1993年,三峡大坝工程上马,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迈进;2011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举行“一主两副”宜昌现场办公会,宜昌作为湖北省“三个三分之一”的布局重任在肩。2012年6月,湖北省十次党代会次提出“支持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这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赋予宜昌的历史使命,也是宜昌自我奋强的责任担当。
时光流逝。6年后的今天,宜昌大城筋骨舒展,交通四通八达,两江四岸融会贯通。车过东山隧道,豁然开朗。版图酷似蝴蝶的宜昌新区在峡江两岸铺就,“一带、多廊、十片、多中心”的结构布局初具规模。“显山露水、山水交融、起起伏伏、弯弯曲曲、高高低低、连绵不断、若隐若现”的美好愿景变为生动实践。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水相宜,绿色环保,好一幅中国城市的山水画卷。
2012年以来,宜昌城区常住人口由100万增至180万,城区建成区面积由96平方公里,拓宽至210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一个宜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