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漆轻如油照见美人头
图为:制漆师傅简绪澄用木耙在直径2米、高1米的木盆旁搅拌生漆
国漆,您还记得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人家里的老式家具,涂刷的就是国漆。国漆,又名生漆、大漆,光泽好,耐腐蚀,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如今,黄鹤楼的牌匾、窗花,归元寺的佛像,刷的仍是国漆。
昨日,记者走进我省首批老字号企业——武汉市国漆有限公司,一探国漆精制工艺。该公司享有的“武汉国漆精制技艺”已被审定为湖北省和武汉市“非遗名录”代表性项目之一。
图为:深山里,漆农手工割漆
“国漆源自漆树,进厂前要严格检验。”该厂技术员谭波介绍,先观色泽,“好漆轻如油,照见美人头”,再测含水量。只见他舀一小勺漆到煎盘里称重,高温烧后又称重,前后对比就知含水量了。
图为:高温加热后称重评判原料质量
油脂是否过多,怎辨?宣纸上滴一滴生漆就可现形。“油漆干后,一旁会显现明显的油渍。”谭波进一步解释,根据含水量、油脂多少,就可估算生漆进货价格。
图为:生漆在绞漆车上进行过滤
生漆进厂后,混合进入一个直径2米、高1米的木盆。57岁的简绪澄师傅手持木耙拌和,从前往后,从底翻上,绕着木盆走一圈,基本就拌匀了。“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色泽、回弹性好,说明漆的质量好!”简师傅指着这个已有100年历史的木盆笑言道。“他们家祖辈都从事这一行,简师傅是第五代!”谭波补充说。
拌匀后,将漆倒入一层白纱布,能粗滤掉树叶、泥土和虫子等杂质。
图为:杨秋元正在涂刷根雕,他曾涂刷过黄鹤楼的牌匾
此后有两种路线,谭波细说道:一是再用纱布裹上脱脂棉,像拧干毛巾一样再精滤一遍,就是能出厂的净生漆;二是根据客户对光泽和颜色的需求,走精制路线:放入小搅盆中搅拌,比如需光泽度和透明度高一点的,搅盆转动速度就要调快一些。
精制完后,调制一番,再如上述精滤一遍,传统工艺的精制国漆便生成了。
图为:要想漆料光泽度高,必须严格控制搅拌速度与光照强度
据了解,该公司的前身是1956年公私合营组建而成的“中国国漆精制厂”,其更早起源是1911年至1955年期间从业的原汉口简启祥、刘协泰等13家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