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外国朋友登市民大讲堂讲述武汉故事

2018-05-24 15:25:49|来源:长江日报|编辑:杨坤林|责编:孟慧

  原标题:外国朋友登市民大讲堂讲述武汉故事 在武汉的生活 每一秒都值得珍惜

(文末带摘要)【标题摘要列表】外国朋友登市民大讲堂讲述武汉故事

《长江周刊》记者邹岩(左二)与在武汉工作的爱尔兰专家蔡德宁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记者许魏巍 摄

  记者余坦坦 实习生于莹 通讯员卢锦锋 

  在市民之家举办的《外国人在武汉2007-2017》影像展吸引众多中外观众观看,80幅照片均为《长江周刊》(英文)记者邹岩所摄。邹岩自2007年起,采用纪实手法,选取外国人在汉生活、学习、工作场景拍摄,至今已拍摄照片3万张。

  武汉生活怎样?在汉学习、生活、工作愉快吗?自己是如何被拍进照片的?照片背后又有哪些故事?23日下午,几位照片中的外国朋友登上由长江日报与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第193期市民大讲堂,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分享他们在武汉的幸福生活、与武汉人的深情厚谊。来自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数十名留学生,以及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武汉市育才行知小学师生200多人,饶有兴致地与主讲人互动分享。

  爱尔兰专家蔡德宁:

  在汉生活16年见证武汉巨变

  《做手工》拍摄于2016年12月,地点在武昌花园山。画面上,一对年轻男女正在聚精会神做手工,左边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外国老人。这位老人中文名叫蔡德宁,是一位来汉从事文化工作的爱尔兰专家。23日,他首先登上市民大讲堂,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和自己与武汉的情缘。

  蔡德宁说,当时自己正在和这对来自北京的年轻夫妇一起做手工,年轻夫妇中男的是美国人,女的是中国人,都是他的朋友。当时现场人多,他全神贯注于手工,被拍进照片自己并不知道。两周前和一位意大利朋友微信时,才得知自己的照片参加了展览,于是专程赶来观看。“看来,在武汉,我生活中的每一秒都是很珍贵的,值得去珍惜!”他一边打量大屏幕上的照片,一边感叹。

  蔡德宁说,自己其实是个“老武汉”,在汉已经生活16年,见证了武汉的沧桑巨变。“刚来的时候,武汉没有地铁,没有高铁,也没有小黄车,如今什么都有了!”他用“每天不一样”来感慨武汉发展之快。

  主持人问他喜欢武汉哪一款美食,蔡德宁不假思索就回答“排骨藕汤”。聊到喜欢的武汉景点,他脱口而出“高山流水遇知音”,说自己特别喜欢古琴台。“人与人之间,友情最重要,就像子期与伯牙一样。武汉人重情谊,这点和我一样。”他再次打趣说。

  乌干达体育经纪人罗杰:

  武汉让我实现人生梦想

  《爱护备至》拍摄于2016年首届武汉马拉松。画面上,半马终点,一男一女两名记者搀扶着一位疲惫的非洲选手走出终点。这位非洲选手叫罗杰,当时是一名来自乌干达的武汉大学留学生。如今他已经毕业,留在中国创办了自己的体育经纪公司,从事马拉松运动经纪业务,经常组织世界各地的马拉松爱好者来中国参加比赛。

  罗杰原本要来市民大讲堂现场讲述,不巧当天南京有一场马拉松,所以只好通过电话连线“登台”讲述。约定时间一到,主持人拨通了电话。

  “嗨,市民大讲堂的听众们,你们好!”电话那头传来一句道地的中文问候。

  “你是?”主持人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是罗杰啊!”几乎没有异国腔调的回答引来满场听众一片赞叹。

  罗杰说,他在武汉学习生活5年,深深爱上这座有性格的城市,“就和我跑马拉松一样,武汉也是一座跑在前面的城市”。

  照片中的那个场景,让罗杰感触颇深:“当我疲惫的时候,是两位武汉朋友搀扶了我。其实在5年的学习生活中,许多武汉老师同学都‘搀扶’过我,甚至许多素不相识的武汉市民也‘搀扶’过我,使我顺利完成学业,在异国他乡度过人生中美好的5年。在这里,我要真情地说一声:谢谢你们多年来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帮助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新加坡培训师许弘:

  在一切场合推介武汉

  《共同爱好》拍摄于2014年夏,当时邹岩带领10名外国留学生参加神农架大九湖全国大学生自行车邀请赛。候车时,邹岩发现翻译许弘的儿子和一位巴基斯坦小伙坐在台阶上,同时沉迷于手机里的内容,两人看起来很“铁”,于是将这有趣的一幕记录下来。如今,照片中那个巴基斯坦小伙已回国,成为一所大学教师,而许弘和儿子还在武汉。讲堂上,许弘父子讲述了作为新加坡华人心中的“武汉情结”。

  许弘说,自己2012年6月从新加坡来到武汉后,参加了长江日报举办的一个英语角活动,让他感受到外国人了解武汉的迫切愿望,从那以后,推介武汉就成为他们父子俩的一项业余工作,“自己在一切场合都尽力向国际友人推广武汉、介绍武汉”。

  讲堂上,许弘和听众分享了一个故事:一位美国朋友告诉他,过节时人们通常都会给孩子贵重的礼物,但他却给了自己孩子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是一门中文课程。这把“钥匙”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打开另一扇大门,一扇通往中国的大门。许弘说,现在自己从事的双语培训工作,正是给孩子们一把这样的“钥匙”。

  嘉宾点评>>>世界正在走向武汉

  著名文化学者、市民大讲堂特约点评嘉宾任蒙听了几位主讲人的讲述后,禁不住感慨:“世界正在走向武汉!”

  任蒙说,这些年,武汉人都能感觉到自己城市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这是武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经济实力迅速壮大和文化辐射力越来越强的必然结果,也是武汉城市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标志。

  他说,复兴大武汉,让我们的城市融入全球发展,就要吸引更多的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来汉创业发展或读书学习,参与我们的城市建设。也需要更多的人以文字或影像记录,为武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进程留下更多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