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养老事业推动养老产业 幸福食堂谋求由好变大
原标题:武汉幸福食堂像磁铁一样吸引老人
图为:一位老人走进武昌杨园道能幸福食堂。
赶在“五一”重新开放,硚口发展社区道能幸福食堂正抓紧装修。食堂负责人、爱心企业家曾少峰,几乎天天都在那儿盯着,生怕出一点儿差池。
道能幸福食堂,是武汉最早的老年人公益食堂。为给老年人提供更好服务,道能幸福食堂进行改造升级。“经营面积从60平方米增加到120余平方米,桌椅板凳、餐厨设备将焕然一新。”
3月,全国“两会”期间,武汉市长万勇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揭秘武汉老年人美好生活:每天三餐不到15元,幸福食堂大大缓解了老人就餐难。这让现场嘉宾和观众感觉“特别温馨”。
数据显示,武汉现有100家幸福食堂,500家配餐中心。“有一个区,平均每月有10万人次在幸福食堂就餐,猜猜一日三餐花多少钱?”当万勇告诉现场嘉宾每人只需15元时,大家都惊叹。
2013年3月,武汉首家老年幸福食堂——硚口发展社区道能幸福食堂开业。幸福食堂由企业和社会组织建设运营,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为老人提供“团购”餐饮服务。
在幸福食堂,老年人消费有折扣,企业和社会组织有回报。2018年,武汉市还将建成至少30家。
图为:硚口长寿社区幸福食堂为近4000老人提供餐饮服务。
像磁铁一样吸引老人——
幸福食堂精准扶老暖如春
4月19日,时针指向中午11点。武昌首义路江零美好幸福食堂里,已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前来就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看到,中餐两荤两素、一份例汤、一碗米饭。
美好志愿江零服务站主任熊山槐介绍,早餐供应品种有馒头、鸡蛋、花卷、面条等,一日三餐仅需10元。
江零社区有10788名居民,其中65岁以上老人超过3000人。解决老人就餐难问题,江零社区腾出原社区办公楼,美好公益基金会出资改建为老年幸福食堂。2017年10月18日,江零美好幸福食堂运营。目前,已有143名65岁以上老人办卡消费,另有13名9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
今年78岁的徐琼蒂、李伟庆老两口,是江零美好幸福食堂的铁杆“粉丝”,不论刮风下雨都会雷打不动地来就餐。
徐琼蒂婆婆患有眼疾,李伟庆爹爹中过风,在家开火做饭不方便。“幸福食堂就像磁铁一样,紧紧吸住了我们。”徐琼蒂婆婆说,幸福食堂饭菜少油、少盐、品种多,有利于老人健康。
冬天下大雪,幸福食堂可解决了老两口的就餐难题。徐琼蒂婆婆说,当时,食堂外冰天雪地,食堂里却是温暖如春,热腾腾的不仅仅是饭菜,还有人气。她特地为江零美好幸福食堂赋诗一首:“年逾古稀逢盛世,日食三餐享爱心;精准扶老新气象,敢为人先赞江零。”
以幸福食堂为切入口——
力推居家养老“133工程”
图为:硚口长寿社区幸福食堂为近4000老人提供餐饮服务。
武汉,是中央财政支持的第一批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城市。2015年起,在硚口区实施以幸福食堂为切入点的居家养老“133工程”,为居家老人提供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社会化服务。
2017年,硚口区将幸福食堂列为全区社会事业“一号工程”,为每个幸福食堂免费提供100平方米以上场地,投入资金按照高标准购置设备,采取政府固定资产投入,社会组织运营的模式,公开招标委托有资质和管理经验的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和运营。
目前,硚口区共建成20个老年幸福食堂和5个配餐点,月均就餐老人达10万人次,并以一个幸福食堂托管N个配餐点的方式,实行送餐服务。
硚口汉中街长寿社区幸福食堂,由中颐集团天颐之家老年人服务中心运营,为社区老人提供早、中、晚三餐,早餐3元、中餐7元、晚餐5元,平均每天就餐人数150人次。为普惠辖区更多老年人,汉中街还以长寿社区幸福食堂为中心,在军工、居仁、尚义3个社区建设配餐点,形成“1+3”辐射模式。目前,长寿社区幸福食堂覆盖汉中街11个社区,为近4000名60岁以上老人服务。
4月20日中午,记者在长寿社区幸福食堂看到,送餐员正打包饭菜,准备运往军工社区。63岁的狄杰老人对记者说,食堂为社区困难老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提升了社区老人的幸福感。
硚口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硚口区在解决老人基本就餐需求基础上,以幸福食堂所在的老年人服务中心为支撑,实现助餐点、助医点和家政点“三点合一”,将老年幸福食堂纳入硚口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全方位接受老人的服务需求。
公益目标、商业手段——
幸福食堂谋求由“好”变“大”
武昌徐家棚街徐家幸福食堂,由温馨家园助老服务中心运营,中午高峰时有近200人就餐。中心主任周秀红介绍,徐家幸福食堂是就餐人数较多的食堂,也仅仅只能营收平衡。
首义路江零美好幸福食堂刚刚起步,就餐人数较少,还处于亏损阶段。“每个月亏损在4万元左右。”美好公益基金会社区文化兼生活配套专员张世超称,他们准备扩展外部消费人群,并引入外卖平台,在服务好老人的基础上达到自己“造血”。
2013年至今,道能幸福食堂已在湖北省内开设了10家,为维持运营,其负责人曾少峰最多时自掏腰包400多万元。他说:“道能幸福食堂有2万名志愿者,更有众多爱心企业鼎力相助,但幸福食堂不能只靠‘补血’,而不自己‘造血’。”
2017年10月,曾少峰从专业餐饮企业聘来店长、大厨、企划等专业人员,成立道能幸福食堂专业运营团队。每个食堂引入“首席执行官”,经营纳入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做得好的管理人员月工资可上万,普通员工工资也由2000元提升至3200元,向市场餐饮企业看齐。
专业人员的加入,使道能幸福食堂由纯公益向市场接轨。以电力新村道能幸福食堂为例,通过举办邻里文化节等营销活动,就餐人员从2017年年底的1300人增加到1700人。此外,曾少峰还将道能的品牌输出,为湖北省内养老地产项目配建道能幸福食堂。
中颐集团武汉公司在硚口、江岸、汉阳等区运营了18家老年幸福食堂,其中长寿社区等四家实现盈利。该集团武汉公司总经理赵杰表示,“一家老年食堂有100人左右就餐就能基本持平,盈利点主要在配餐点。一个配餐点只需一人送餐,每天有40人就餐,一年能有1万多元的盈余。”
赵杰说,社区养老事业是养老产业的前端触角。幸福食堂的亏损可以由其他产业弥补。中颐集团有山茶基地、富硒大米等现代农业产业,通过幸福食堂的推广,在各个社区有3000名左右的有效顾客,还在武汉开发区建设有660个床位的养老院。原来做养老产业是等客上门,现在是主动出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养老机构协会会长赵曼表示,纯公益的幸福食堂在可持续性方面存在困难,也很难在大范围内复制推广,可行的路径是采取“公益目标、商业手段”运营。带有公益性质的幸福食堂能够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拥有社会信任资本。以养老事业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才是幸福食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记者手记
既要“补血”,也要能“造血”
黄磊
江城幸福食堂,缓解了老年人就餐的生活烦恼,为居家养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更搭建起“孝亲敬老”的平台,成为社区、企业、志愿者积极参与的公益敬老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事业指明了方向。
江城幸福食堂,本着公益初心,惠及社会养老事业。让这一“特别温馨”的事业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惠及更多老年人,也应遵循市场规律,在不断给幸福食堂“补血”的同时,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以养老产业托起养老事业,让更多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黄磊 通讯员戴良军 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