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精简了考核后,基层相对轻松。要上报的汇报材料也少了,我们有了更多时间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月,恩施州作风和环境整治工作督查组深入利川市元堡乡察访,乡党委书记陈显祥为恩施州考核“瘦身”带来的变化点赞。
考核“瘦身”,是恩施州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刀亮剑的一个缩影。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一文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求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改进作风。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指出,“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突出”“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
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恩施州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陈江龙体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雷厉风行、见底见效,如此方能确保真抓实干、务实重行的好作风在基层落地生根。
从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
有一次我到乡镇察访,听到一名年轻干部描述接受党建工作考核的场景:按照考核明细,需要准备厚厚的五大本材料,考核组一项项审看时,她内心一万个紧张,担心材料没准备好,当年的工作就白干了,还要挨批评……
考核,怎能以迎检材料“定乾坤”?
于是,我们开展全面的明察暗访。我们发现,恩施州基层单位每年要完成的考核项目多达数十项、总的指标多达数百项。“被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与下级部门签订责任状”竟成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明察暗访还发现,“文山会海”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局部愈演愈烈。
这种现象,与党中央、湖北省委、恩施州委的要求是不符的,基层干部群众也是反映强烈的。
老百姓看作风建设,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讲了多少话,发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决了什么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对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我们不能安之若素,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必须以零容忍态度强力整治。
恩施州委、州纪委决定,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再开刀、再亮剑,从整治“检查考核多、文件会议多、台账资料多”不良风气入手。
湖北省对恩施州未进行的考核项目、恩施州内跨层级的考核项目、上级部门业务纳入地方的考核项目一律取消,恩施州直单位考评指标由20项减至12项,对县市考评内容从72项减至20多项,取消了恩施州对乡镇的考核。
减少考核项目的同时,我们优化考核方式,提高日常考核和第三方评价的权重,使考核更加务实。
治理“文山会海”。2017年州委四类文件总数相比上年下降9.8%,2018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2.96%。党的十九大以来,恩施州委召开的恩施州性会议次数同比下降15.4%。
从长效化的体制机制抓起
“许多问题看起来是风气问题,往深处剖析,又往往是体制机制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四风”问题成因的剖析,一针见血。
我在基层调研时发现,说到作风整治,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活动一阵风、“雨过地皮湿”、问题又反弹,最盼望的是常抓不懈、形成常态、保持长效。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
学习贯彻总书记指示,我们努力建立对“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执纪问责机制。
我们建立了定期开展明察暗访、专项整治、抽查检查,定期通报曝光的制度,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促进震慑常在。
为加强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有效监督,我们打出群众、媒体、科技三大监督“组合拳”。今年开通“四风”微信举报平台后,进一步完善了作风问题线索举报、受理、处置、反馈机制,群众随时反映身边的不正之风都能得到答复,实现了监督无障碍,事事有回音。
为整治“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问题,我们建立“一二三四”工作机制,即成建制抽调一个纪检组成立“作风和环境问题整治专班”,建立问题线索移送督办、典型问题通报曝光两项制度,围绕抓“约谈”促责任落实、抓“预警”促问题整改、抓“问责”促作风转变三个关键,聚焦政令畅通、三大攻坚战、干部作风、发展环境四个重点,整顿干部作风。1月至5月,共通报6起“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典型案例,56名责任人被追责问责。
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我坚信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从各级“一把手”的作风严起
好作风一头连着党,一头连着群众。
习总书记指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要靠深入调查研究下功夫解难题,靠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恩施州是湖北省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全域贫困地区,面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加快脱贫攻坚的繁重任务,我们必须在恩施州委领导下,发挥恩施州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头雁效应”,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
正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018年初,恩施州委提出“州委书记走访全州所有乡镇和30%的村、县委书记走访全县所有村、乡镇党委书记走访全乡所有贫困户”,通过大走访做好调查研究,解决脱贫攻坚中的不严不实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各级领导干部“身上不沾灰、脚上不沾泥”问题。
3个多月时间,恩施州委书记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预设行程深入60个乡镇80余个村(社区)暗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各级各单位“头雁”步调一致,深入一线既抓精准扶贫,又抓乡村振兴,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个时期以来扶贫工作“雨过地皮湿”“年年栽树年年光”的问题,群众纷纷说“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搬了新房,养了蜜蜂、生猪、牛,有奔头了!”利川市元堡乡友联村村民游启杰高兴地说。
恩施州委书记柯俊入户察访时,游启杰和80多岁的母亲还住在半山坡上摇摇欲坠的破旧木房里。但这种情况下,游启杰竟被当地宣布“已脱贫”。柯俊立即要求州、县调查整改和问责。不到半年时间,游启杰和老母亲住上了新房,并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发展种植养殖,喜奔致富路。“前些年,有的驻村干部几个月都不到村里晃一下,现在干部住在村里就像邻居。”来凤县百福司镇兴安村二组组长王永康赞叹。
我们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成果中尝到了甜头,越发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宏斌 通讯员邓仕彦、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