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振兴“万里茶道”重要节点 襄阳力捧“高香茶”

湖北日报2018-09-17 16:56:02

振兴“万里茶道”重要节点 襄阳力捧“高香茶”

题图:谷城县的生态有机茶园。视界网 阮班明 摄

  产茶历史悠久

  襄阳,有着3000多年的茶叶种植史。清朝时期,襄阳作为“万里茶道”的水陆联运节点和转运中心,发挥着重要的茶叶商路节点作用。

  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主任肖勇认为,襄阳市位于世界茶树生长的黄金地理坐标带,属于鄂西北秦巴山高香型绿茶产区和全国茶叶生产的优势区域。其中,南漳、保康、谷城三县是农业部划定的“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中优质绿茶、红茶、黑茶生产的“最宜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洁净的空气及高海拔云雾山区,使襄阳高香茶具有香高味醇的品质优势。

  襄阳市工商局商标科有关人士介绍,襄阳高香茶具有“高栗香、滋味醇、汤色亮、耐冲泡”的特点,是襄阳市茶叶协会于2012年1月成功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作为区域公用品牌,区域内或协会内成员企业若要使用,其产品达到认可标准即可加注;若自己有品牌的也可双品牌加注,比如“襄阳高香茶·水镜庄茶”等。

  品牌尚未叫响

  2017年年底,襄阳市委市政府邀请相关专家组团,开展专题考察调研。

  调研结果让人扼腕:无性系良种覆盖率不足10%,且茶树品种混杂并存,绝大多数属于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低产老茶树;茶园实采摘面积处于萎缩衰减趋势,约60%的茶园未有效利用,全市36.76万亩的年报茶园面积,实际利用面积仅15万亩左右;约90%以上的中小加工厂,普遍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至2000年初期的半人工、半机械传统初制阶段,质量标准不全,加工增值增效有限;约95%以上的加工厂仍以木柴、煤炭为主要加工能源,加重了生态负担;约90%以上的茶园仍沿袭村集体经营模式,或由个体户、加工厂、企业以买断经营权或土地流转的方式,全过程大包大揽,专业化分工体系不健全。

  在市场和服务上,襄阳茶产业也存在明显不足:公用品牌襄阳高香茶内涵特征不明显,协会管理滞后,推介培育力度有限;全行业、全社会举力打造襄茶品牌的积极性不高,存在各自为阵、零乱散弱现象,在全国市场还没有叫得响的代表性品牌。

  9月4日中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旅游胜地古隆中。在其特色产品销售处,记者询问有否襄阳高香茶销售,服务人员说“没有”,并称“没有听说过襄阳高香茶”。

  记者走访襄阳古城旅游景点、茶楼、超市,均未发现有襄阳高香茶销售。

  据统计,襄阳茶叶的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省的7%、5%,年产值仅20亿元左右。

  瞄准百亿目标

  襄阳市农委主任余涛介绍,该市将围绕“振兴高香绿茶、提升红茶、发展黑茶,向深加工综合利用延伸”的发展思路,实施茶园基地、龙头企业、标准体系、品牌建设、服务体系、茶旅融合等六大建设。力争到2022年,茶园面积达到5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5万吨,襄阳高香茶成为全国知名区域公用品牌,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襄阳市同时明确,从今年起,对新建和改建茶园,市财政给予茶苗费用40%的奖补;同时连续三年每年给予一定的生产管理费补助,其中市级每年每亩补助100元。对茶叶加工企业与茶农签订的鲜叶期货订单协议,该市财政对订单所需资金给予适当贴息。从今年起,襄阳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龙头企业培育、1000万元用于襄阳高香茶品牌打造,并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茶叶科研专项经费,开展高香茶种植及加工工艺研究。该市还由市、县财政共同出资设立2亿元茶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支持龙头企业及茶产业发展。

  如今,南漳、保康、谷城、枣阳等产茶县市,分别制定激励措施,“玉皇剑”“汉家刘氏”“荆山锦”“水镜庄”等知名茶品牌也纷纷调整战略,为助力襄阳市茶产业百亿梦想而努力。

  茶叶大镇保康县店垭镇党委书记王培涛称,该镇将“整镇推进”茶产业,同时开发以茶园观光、采茶制茶、品茶购茶、文化鉴赏为主的茶乡风情旅游,实现茶旅融合发展。

  南漳水镜茶业的“水镜庄”牌系列茶叶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董事长卢方新称,他将在致力于维护襄阳高香茶公用品牌,同时发挥自有品牌优势,公司力争“5年内产值增3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姜远海 通讯员章治国)

  

阅读
 
编辑:苏喜茹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