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湖北,两次都对湖北的改革发展寄予殷切期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回顾总结湖北40年改革发展历程,将有力推动湖北在新的征程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40年实践昭示,正是因为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引领,湖北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40年成就辉煌、经验可贵,仍需勇毅笃行、接续奋斗,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强化“敢为人先,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秉持“大象无形,有容乃大”的开放气度,大胆开拓创新,推动改革发展,加强合作共赢,实现开放发展,为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而努力奋斗。
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人民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的第二次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湖北,两次都对湖北的改革发展寄予殷切期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回顾总结湖北40年改革发展历程,将有力推动湖北在新的征程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40年来,湖北全省人民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秉承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精神,实现湖北发展,并通过自身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进步贡献力量。湖北改革开放40年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一、湖北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生机
40年改革开放,深刻改变湖北面貌。改革开放推动湖北跨上后工业化新台阶。湖北地区生产总值,1978年151亿元,2017年达到3.6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50.7倍,实现年均增长10.6%。尤其是近些年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上升通道,经济实力步步高升。2011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全国第10位,迈入第一方阵,此后逐年进位,2017年位居全国第7位。
40年改革开放,不断助推湖北创新发展。改革之初,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奠定湖北改革创新发展根基。沙市改革开启全国城市改革先河,对内搞活打造“天下第一街”汉正街,恢复武汉关对外口岸,引入中国第一个“洋厂长”格里希等,实现拨乱反正、改革发展历史性转折。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两型”改革龙头,东湖高新示范区引领创新驱动,鄂州综合改革示范着力深化改革,中国(湖北)自贸区打造内陆开放新标杆等,湖北不负重托,开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2006年,湖北千亿元产业仅有1个,2016年就已发展到17个。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900亿元,比“十二五”翻了一番。1992年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格局(27.84∶40.85∶31.31),2017年三产业占比为10.3:44.5:45.2,第三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40年改革开放,极大提升湖北人民生活水平。1978年,湖北城镇化水平仅为15.1%,城镇人口仅有690万,2017年城镇化达到59.3%,城镇人口达到3499万人,城镇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人民收入大幅提高。2017年,湖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7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89元,是1978年的91.11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2元,是1978年的124.97倍。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建设向纵深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湖北省卫生机构5940个,卫生技术人员17.84万人,2017年,湖北省医疗卫生机构达到36349家,卫生计生人员达到51万人。社会保障日益健全。2017年,湖北省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546.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260.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18.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606.3万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成。
40年改革开放,全方位塑造湖北形象。湖北经济社会建设进入新阶段。“湖北群星”熠熠生辉,吴天祥、王争艳、孙东林等“全国道德模范”在平凡岗位上,释放人性与道德的光辉,引领崇德守信、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文艺鄂军”名震全国,辛亥首义、巴楚文化、炎帝神农故里等文化品牌不断涌现。“阳光立法”普照荆楚大地,城乡基层自治大力推进。在全国率先推行“阳光编制”,出台《湖北省行政权力清单管理办法》,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省份之一。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国家低碳城市试点逐步展开,生态长江建设掀起高潮,“绿满荆楚”行动持续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展现新气象。广大党员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各级干部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依法办事作风明显改进,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高,形成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40年湖北的实践探索与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二、深刻总结湖北改革开放经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征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40年实践昭示,正是因为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引领,湖北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并使之落地生根。不断提高各级党委领导能力和执政本领,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问题中立于不败之地。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成为湖北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先锋。
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历届湖北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思想解放、改革创新,创造多个改革开放全国第一;迎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试验区”、中国(湖北)自贸区等发展空间,增强持续发展活力。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互促互动,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继续夯实发展基础,紧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开放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让改革开放这条强省之路推动湖北进入更加宽广的天地。
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40年实践证明,发展必须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发展。近年来,全省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的“四个着力”“四个切实”要求,把思想认识从传统发展理念桎梏中解放出来,用新发展理念指导湖北实践,实现全省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不断开拓科学发展新境界。
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问政于民,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让改革开放成为五千多万湖北人民自己的事业,让改革发展成就充分惠及全体湖北人民。2004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拟定若干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作为湖北省政府十件实事列为当年工作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防止空对空、两张皮”。历届湖北省委省政府把中央精神与湖北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先后提出“翻两番”“三步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施“中部崛起”“走在中西部前列”“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等重大战略;全面展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纪检体制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改革督察落实机制创新得到党中央肯定;出台光谷“开放十条”“吸引外资21条”等,坚定不移探索湖北特色改革开放道路。
三、争做改革开放促进派和实干家,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前景
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加快树立改革开放新标杆。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为加快湖北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推进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化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优化融资结构,改进政府债务管理,助推转型升级。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行政效能革命”,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只跑一次”,打造“一枚印章管审批”体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政务生态系统,服务好企业和群众。
推动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质的提升,把湖北建成发展水平高、产业体系优、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深、市场机制活、协调发展好的现代化经济强省。紧盯新兴产业、环境保护、民生改善、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抓好项目谋划,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成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建成在全国乃至全球有竞争力的20个以上千亿元产业集群。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强化创新驱动理念,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坚持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核心位置,构建湖北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发挥创新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支持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激发创新内生动力,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和激励机制,让创新资源充分涌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收益对接,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让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快建成中部文化强省。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宣传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湖北的成功实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荆楚文化,努力弘扬红色文化,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湖北精神,凝聚湖北力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培养名师大家,构建文艺创作“高峰”。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支撑平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培育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扩大荆楚文化影响力。
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探索“走出去”新路径,创新“一带一路”建设境外产业和经贸合作新模式,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发展。打造“引进来”新优势,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快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等建设。高水平打造华创会等开放合作平台,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中国(湖北)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监管法治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复制推广带动湖北全面开放发展的鲜活经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40年成就辉煌、经验可贵,仍需勇毅笃行、接续奋斗,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强化“敢为人先,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秉持“大象无形,有容乃大”的开放气度,大胆开拓创新,推动改革发展,加强合作共赢,实现开放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作者袁北星、黄家顺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北省社科院分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