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盛夏时节,恩施市沙地乡落都村境内,青山映碧水。(视界网 谭华 摄)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高猿长啸曾是长江三峡著名一景,可位于三峡库区的巴东居民已有40多年未听到猿啼了。
2018年6月,从外地回巴东探亲的谭文海在携家人游三峡时,竟意外听见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的叫声。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激动得热泪盈眶”。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湖北省居首
2016年5月10日,国务院公布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巴东金丝猴自然保护区正式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恩施州获批的第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呵护,此地的金丝猴数量已恢复到1000余只。
以建立自然保护区为载体,着重保护原生态森林资源。截至目前,恩施州共建立林业自然保护区40个,总面积19.08万公顷,占恩施州国土面积的8.5%。其中国家自然保护区5个,数量居湖北省首位。这些保护区对涵养长江上游水源和水土保持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各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原生水杉、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群落、泥炭藓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保存完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种群和数量明显增长。2017年6月,我国作为国礼赠送塞尔维亚的6株珙桐树中,有两株来自宣恩七姊妹山保护区。
“建立保护区后,我们再没允许非保护区居民进入。”刘毅在星斗山保护山林的工作岗位上工作22年,见证了保护区从满山“秃头”变成如今森林茂密。
“申请自然保护区,涉及到诸多山地、矿产、道路、林场不能开发,每一平方米土地都会受到卫星直接监控。”恩施州林业局局长邓升志介绍,恩施州8县市中有7个列入限制开发区域。虽然看起来吃亏不讨好,但中国环境科学院经过数年研究评估,恩施生态价值已突破10万亿元。靠山吃山,依靠绿色生态发展起来的旅游等产业高歌猛进,仅2018年1月至6月,恩施接待游客2961.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5.19亿元。
山长制河长制促山河共治
7月27日,位于恩施州城沿江路的一处被破坏丹霞地貌恢复了郁郁葱葱的景象,这里将纳入凤凰山国家丹霞地质公园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骨架的大扩展,州城独特的丹霞地貌多处受到开发商破坏。恩施州迅速叫停相关施工项目。2018年3月,恩施州在湖北省首创“山长制”,山体有了“管家”。
恩施州建立由州长任总山长,州、县市、乡镇、村、组五级山长制管理体系。年底以前,恩施州城镇规划区内的山体将全面建立山体山长制管理体制,扎紧了山体保护的制度“笼子”。
800里清江,600多里流经恩施,是土家儿女的母亲河,也是湖北境内最长的长江上游支流。让清江“有水可见,有水可亲 ,有船可游”。2018年以来,经多方协调,多年拦截水源的上游数个水电站打开口子,水流哗哗地奔腾而下,清江死水变活水,下半年,城区多个污水处理厂加速完工投入使用。目前,清江河畔,景观设计面积近6平方公里,全长约23公里的清江带状公园火热在建,一个40万平方米的河面景观呼之欲出。沿清江泛舟,看夕阳西下,渔舟唱晚,揽古城夜景即将成为现实。
清江水质的改善得益于2000余名河长的坚守,恩施州境内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82条,7名州级河长、238名县级河长、569名乡镇级河长、1481名村级河长,保护着恩施的生命之源。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清江生态保护纳入州县市考核,一票否决。恩施州出台《清江保护条例》,成立清江保护委员会,对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房屋乱建、河道乱挖等实施专项整治。2017年以来,清江恩施城区段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工程、清江上游环境治理及生态保护等项目先后实施。
打造生态修复升级版
恩施州拥有1882万亩林地。但较高的森林覆盖率,也吸引了不少贪婪的目光。各级检察院受理的破坏环境资源案件中,非法占用林地和滥伐盗伐林木案件占比较高。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打击不可谓不尽力,但“人抓了、款罚了、地秃了”的现象依然存在,怎么办?恩施州引入“诉前生态修复从轻处罚机制”,积极引导犯罪嫌疑人补植复绿,承担恢复环境的义务。然而,由于当事人缺乏技术,补植的苗木成活率不高。此外,一些原生环境遭到破坏后,已不再适合植被生长。生态修复,亟待寻找新的出路。
恩施州检察院通过与当地林业局调研论证,在湖北省首次提出“破坏生态环境赔偿款”——让涉案主体按标准缴纳赔偿款,再利用这笔赔偿款打造生态修复基地。
“选定若干补植复绿的固定场所作为生态修复基地,再通过资金的统一划拨与使用,引入专业市场主体进行造林和管护,将以往个人零星分散的补植复绿转换为有计划的专业生态修复。”恩施州检察院负责人介绍。恩施州出台《林业案件中“破坏生态环境赔偿款”缴入标准方案》,确定了20多个生态修复基地选址,总规划面积1079亩。
恩施市一所学校在建设中非法占用林地,之后不但缴纳30万元破坏生态环境赔偿款,2018年3月植树节,还组织20多名教职工到铜厂坡桃花园参与植树活动。
7月28日,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做错了,通过这种方式,不但教育了全校职工,教师们还会将绿色发展理念传递给下一代。”(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李彦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