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天了!全球首颗,来自武汉
9月24日10时30分许,山东省海阳市的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场,随着一声巨响,搭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珞珈四号01星)医学遥感卫星(以下简称人民健康号卫星)的火箭发射升空,直入云霄,现场人群发出阵阵欢呼声。
人民健康号卫星是什么?
记者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了解到,人民健康号卫星是全球首颗“遥感+健康”专用卫星。卫星重量约60公斤,配备高速数传、大容量存储、大功率电源。卫星具有四大优势:一是成像范围大,可一次获取4000公里×300公里区域影像;二是光谱选择活,光谱可自由选择,满足水—土—气多种探测需求;三是数传速度快,达到900Mbps高速数传;四是存储容量大,拥有8Tb以上大容量存储,可存储全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影像。
“这是了不起的壮举。中国人在遥感卫星服务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领域做出了新的努力和尝试!”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德仁现场观摩发射成功。
人民健康号卫星有什么用?
人民健康号卫星总设计师、武汉大学教授王绍举介绍:“当这颗卫星环绕地球运行时,其装配的可见光高光谱相机和紫外相机可精准探测出被污染的大气、水体、土壤等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子。”
王绍举告诉记者,可见光高光谱相机可据此精准识别出环境中有害的气体、受到污染的土壤和水等。相关数据回传到地面,科研团队就可对数据进行挖掘、整合、运用。比如一条河流旁边的化工厂排污了,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流入河中,相机不仅能精准识别出来,还可跟随河水的流动追踪化学物质污染的流径。河水被污染后会影响到地下水,对当地人民的健康造成影响,医生就可以据此评估相关疾病的传播路径,评估这家化工厂会对周边多大范围的地区产生影响。再比如卫星上装配的紫外相机也能识别出空气中的一些稀有气体,比如大气中如果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卫星就可以识别出来,并跟踪气体的流向。当下雨之后,气体中的有害物质随雨水降落到地面,就会对某些区域内的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经过几年的数据迭代,就可以推断出气候影响会导致哪些疾病的患病率高一些,进而指导医院进行更好的布局或提前准备。
人民健康号卫星还能做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院长龚健雅介绍,人民健康号卫星是遥感信息研究院成立之后,“遥感+医学”推出的首个重磅融合科技创新成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平湘介绍,基于人民健康号卫星,可建立面向环境健康因素广域综合监测系统,服务于传染病溯源、地方性疾病分析、灾后疫情防控、公共疾病传播与预防等医学遥感应用领域,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健康研究提升健康环境的遥感监测及信息获取能力。
人民健康号卫星作为医学与遥感领域的跨界首秀,找到服务健康领域的光谱段组合“最优解”,是本卫星研制的最大难点,这也直接决定了卫星发射入轨后是否能够真正发挥预期作用。
为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科学团队缜密分析,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卫星相关的参数,精心选择并精确标定了47个与健康相关的光谱谱段,设计了11种区域健康常用诊断模式。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强调,人民健康号卫星发射成功只是“第一步”,科研团队后期会进一步完善卫星数据采集各项功能,同时探索建立更大范围的联动机制。(记者 汪洋 杨佳峰 赵萌萌 通讯员 邹亚琴 杜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