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多地因暴雨引发灾山洪灾害,四川雅安突发山洪造成30余人失联,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境内突发暴雨山洪,导致丹宁高速公路水阳段一大桥塌方,截至21日19时已有15人遇难。一时间,各地因汛情引发的各类灾害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媒体和公众都聚焦汛情,为防汛救灾呐喊助威,为受灾群众祈福加油。此时却有些自媒体账号反向操作,传播谣言,扰乱人心,一些谣言甚至夸大其词、虚构灾情。在暴雨洪灾面前,这些舆论乱象好似网络生态里的“洪水”,容易增加群众的恐慌,让真实、理性的声音被湮没。这样既占用了信息空间,影响权威的防汛救灾信息传播渠道,还降低了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
在汛期这个特殊时期,谣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是基于强降雨属于自然灾害,存在巨大的破坏力和潜在的不确定性。群众在面对灾害性事件时,内心既有对所处环境不确定性的恐慌,也有对权威精准信息的渴望。在自媒体账号夸大虚构事实、张冠李戴、恶意博取流量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少数网民因猎奇心理轻信部分言论,被“舆论洪水”冲垮心理“堤坝”,从而对整体舆论走向造成影响,干预正常的网络舆论秩序。
面对强降雨的相关信息时,不仅需要媒体第一时间客观准确报道,注意舆论导向,还需要网民共同参与维护稳固网络舆论生态的“堤坝”。作为“舆论堤坝”的基石,每一位网民都应当用批判性思维过滤信息,用理性声音参与讨论,用实际行动阻止谣言传播。
面对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错误观念,网民亟须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在信息洪流中尽可能保持独立思考的状态,不盲目轻信未经核实的信息,避免被居心叵测之人“带节奏”。网民还应当意识到,尽管互联网平台为网民表达观点诉求提供了广阔舞台,但这绝不等于可以没有任何底线。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负责,用理性的心态参与讨论,以实际行动支援防汛救灾,用温暖的话语加油鼓劲。此外,每一位网民还应自觉担当起信息守门人的角色,成为阻止谣言传播的第一道“堤坝”,主动核实信息来源与信息内容,不转发任何未经证实的信息,积极举报恶意造谣文章或视频,不给造谣传谣者以可乘之机。
政府相关部门作为“舆论堤坝”的阀门,也要相应启动谣言打击机制,对编造、传播虚假汛情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通过官方渠道及时辟谣,以遏制谣言的扩散,保障公众获取正确信息的渠道畅通。只有这样,互联网才能形成防范抵御“舆论洪水”的良性机制,共同筑起牢固稳定的“舆论堤坝”,维护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来源:东宝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