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记者直击ICU病房ECMO重启生命

2020-02-29 16:04:23|来源:长江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李佳艺

  原标题:记者直击ICU病房ECMO重启生命 19天,我们终于救活他了

记者直击ICU病房ECMO重启生命

医生给患者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植入 感谢华山医院血管外科医生朱磊供图

  ○长江日报记者进入ICU病房

  ○成功脱机后,医生兴奋地大喊三声:“你活过来了”

  ○撤机前患者想写几个字,但尝试了几次没成功

  “我终于知道他想写什么字了,是‘多谢’”

  2月28日上午11点30分,50岁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王强(化名)脱离ECMO(体外膜肺氧合)设备一天后,又顺利脱离有创呼吸机。一拔完管,极度虚弱的他就奋力吐出两个字:谢谢。

  “19天,456个小时,我们终于救活他了。”同济医院护心小分队队员、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宁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王强是同济光谷院区ICU病房里第一个植入VV ECMO的病人,各项指标一直稳定。可准备撤机前一晚,他出现凝血障碍。

  周宁用“想死的心都有”形容当晚的心情。在和华山医疗队的李圣青教授一起细致分析后,他们调整了抗凝策略。随后,周宁整晚没睡踏实,竖着耳朵听手机动静。

  随着“应收尽收”战略的推进,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已从发热门诊转移到ICU病房,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令人揪心。2月10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开放823张床位,接收来自各医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2月11日,该院组建同济“特战尖刀连”,包括护心队、保肾队、护肝队、护脑队、气管插管队和中药特殊治疗队,与来自上海、青岛、杭州等地的17支援鄂医疗队并肩作战,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任务。

  截至长江日报记者发稿前,王强恢复不错,生命体征平稳。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院长刘继红短暂兴奋后,面对武汉目前还有1363例危重症患者的现状,他提出:“不可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要继续探索多专科临床支持救治危重症患者模式,与死神抢时间。只有形成可复制的危重症救治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活下来。”

  关口前移尽早启动ECMO

  驻扎同济光谷院区的17支援鄂医疗队负责16个病区及一个ICU。此前,严峻的形势让华山医疗队第四纵队领队李圣青教授几近崩溃。

  “太惨烈了。”李圣青是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带领团队负责ICU病房。经历过SARS的她直言,与新冠肺炎的惨烈程度相比,SARS算小巫见大巫。尤其是危重症患者,救治难度比SARS还大。“很多患者上午还好好的,下午病情就急转直下,接着心电图就成直线了。”

  光谷院区ICU病房有30张床位,全部住满, 27个患者要气管插管。《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24日刊登的一项涉及金银潭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52名危重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病情进展到危重症后,死亡率高达61.5%,患者从入住ICU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7天。

  危重症患者死亡率成了同济“尖刀连”和援鄂医疗队医护们的心头刺。从2月11日开始,每天下午3点,光谷院区的报告厅都会召开疑难病例讨论会,17支队伍派出代表参加。

  “人是一个整体,在对抗新冠病毒时,患者心脏和肺部是需要同时战斗,只有保护好心脏,患者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去对抗肺部感染。我们在临床中发现,20%危重症患者存在心脏损伤。”在一次讨论会上,周宁提出,救治危重型患者,ECMO的重要性不言而喻。“ECMO不是用来续命的,而是用来救命的。在最优呼吸机参数通气情况下,如果患者还有难以纠正的严重低氧血症,应该尽早启动ECMO,而不是等到无计可施时用ECMO来延续生命,那时候其实已经失去了实际治疗意义。”

  “治疗关口前移”。周宁提出来的“尽早启动ECMO”的理念和李圣青对有创呼吸机的使用时机不谋而合。“病情急转直下是新冠肺炎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李圣青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以指脉氧指征为例,从93%掉到85%,病人在无创呼吸机的情况下只要半个小时。如果不马上插管,病人很快就没了。

  2月11日,王强入院6天后,病情持续加重,2月17日转入ICU病房。同济插管小分队给他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即便如此,他的氧饱和度仍达不到目标。2月18日的联合查房中,周宁提出给王强使用ECMO以缓解他的低氧血症。

  2月19日,周宁和同为护心小分队队员的汪璐芸医生(同济医院心内科医生)给王强实施了ECMO手术。在上机后的第六天,周宁还开心地发了朋友圈:“今天是病人术后一周的日子,各项指标越来越好,手指氧饱和度一直都在100%,很大概率近期脱机。”

  从不信任到完全信任

  和护心小分队相比,护肾队与华山援鄂队的磨合则相对曲折。“前来支援的各支医疗队中,心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医生居多,肾内科医生则相对较少,很多医疗队不了解血液净化的效果,对此持保留态度。” 同济医院护肾队队员、肾内科副主任医师何凡说:“刚开始我们很着急。光谷院区住院患者中,肾脏损害发生率为15%左右,患者病情急,自己却无用武之地。”

  于是,护肾小分队所有队员分工合作,利用了3天左右的时间,将全院的820多位患者病例参数全部仔细梳理、对比了一遍,发现新冠肺炎患者由于病毒感染导致机体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炎症因子除损伤心脏、肝脏、肺部以外,也会损伤肾脏,严重者可以引起急性多器官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何凡提出应尽早给危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建议,提前干预,利用血液净化技术清除炎症因子阻断炎性风暴,对患者的各器官提供支持治疗,避免重症转化为危重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王强便是其中一位。6天前,王强停止血液净化治疗,炎症因子没有再增加,治疗效果不错。护肾小分队将这一成功病例在全院区疑难重症讨论会上汇报,接着再接再厉,又完成了第二例、第三例。

  之前持保留态度的同行亲眼见证血液净化的效果后,主动要求同济护肾队出动,扫除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

  7人4小时轮班守一个患者

  但是,有“尖刀连”护航的王强,还是在撤机前一天晚上出现了意外。

  从晚上8点开始,周宁的微信群“ECMO”护心小组的信息就没停过,状态一直稳定的王强出现了血小板进行性降低。周宁和李圣青教授判断王强很可能出现了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尽快输血浆,暂停肝素泵。”

  “今晚8床(王强的床号)的ACT如果降低到了180以下,皮下注射磺达肝葵钠2.5mg。”

  “周老师,如果AP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还是很高,我这个抗凝还需要给吗?”

  周宁的治疗建议一条接一条发到群里,一直到晚上11点30分,微信群才静下来。

  这天晚上,和周宁同样无法安然入睡的还有“尖刀连”的其他医护们,身为主管教授的李圣青教授也是彻夜难眠,都在为王强揪着心。

  “ECMO的管理是个精细活儿,稍有不慎就不是救命而是致命。”周宁说,ECMO在平日的医疗中并不是常规治疗手段,很多其他专科的医护人员在疫情发生之前可能都没有使用过。比如管道弯折或者渗漏,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来说可能都是致命一击。

  同济心内科主任汪道文教授在救治暴发性心肌炎的经验中,就要求医生和护士都要学习使用ECMO,科内还会定期反复培训,护心小分队成员已经熟练掌握。但在救治王强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平时没出现的情况。

  汪道文说,机器使用不难,但是机器要接氧,以前是直接接中央供氧即可,现在全院都在用氧,氧压不稳定, ECMO就会不停报警。“只能使用移动的氧气瓶,手动调整到一个合适氧压使用值,保证患者供氧,机器才能够正常运转。”

  “最难的不是技术层面,而是心理压力。”护肾小分队成员护士鄢建军告诉记者, ECMO一分钟两三千转速,一旦操作不严密,不仅连累其他设备的运转,还会毁掉整个系统,甚至让病人的血喷溅整个病房。

  ECMO从置管到拔管9天时间,由同济医院的护心和护理团队7人专班守护,4小时轮班守一个ECMO病人,每小时测定凝血时间、机器流量和观察转数,还要看氧气瓶够不够,以及负责卧床病人下肢的康复锻炼。

  “机器一报警,大家都会很紧张。”同济医院护心队主管护师管志敏说:“看到王强顺利恢复中,大家都很开心,因为过程实在是太艰难了!如果救不活,我们都会很受打击。”

  撤机前病人想写下“多谢”

  “尖刀连”医护人员的担心没有出现。2月27日早上,王强各项指标已经恢复正常。9点30分,同济医院、华山医院两个团队的医生开始为王强实施有创呼吸机试脱机,在气管插管内给氧5L/min的情况下,王强的各项生命体征十分平稳。11点30分,周宁和其他医生们将ECMO管道撤除出了王强的血管。成功脱机后,周宁兴奋地大喊三声:“你活过来了。”

  昨天,王强拔掉了气管插管并转到了普通病房。

  “不能掉以轻心。”周宁说,成功脱离ECMO和气管插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王强还有好几道关卡要闯:根除肺部感染和渗出、实现完全自主呼吸、凝血功能完全纠正。

  27日撤机前,长江日报记者在ICU看到,意识清醒的王强一度想写几个字,但是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我终于知道他想写什么字了。” 周宁告诉记者,“是‘多谢’。”(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童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