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武汉“90后”博士成南极科考主力军

2020-01-22 08:57:30|来源:长江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葛宁远

  原标题:武汉90后博士成南极科考主力军 他们会科研还会摄影,作品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武汉90后博士成南极科考主力军

南极极光照片登上《Nature》   李航 摄

  拍极光,晚上在茫茫雪地中迷路;拍冰山,涨潮冲垮来时的路,裂缝和潮水来势汹汹……在武汉,有一群90后博士,多次参加南极科考,并屡屡冒险拍下10万张精彩照片,这些照片被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杂志选用,并多次被美国宇航局采用,曾在伦敦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展出。1月20日,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了李航、肖驰等90后博士,听听他们在南极的故事。

  拍极光迷路拍冰山路被冲垮

  爱拍照博士连续驻守南极近500天

  1984年,中国科考队员首次勇闯南极,将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洲。35年后,中国南极考察队第36次朝着南极出发。这次和400余名科考队员一同奔赴南极的,是最新问世的破冰船“雪龙2”号和刚完成大修的“雪龙”号,这也是我国近3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南极考察。

  90后极地科考队员李航,也是本次前往南极科考的一员,武汉大学博士毕业,目前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博士后。

  1月20日,正在南极的李航告诉记者,他曾在2014年到2016年参加了我国第31和32次南极科学考察,在南极中山科考站不间断驻守了近500天,其间主要负责我国北斗卫星南极地面观测站的运行和维护等。

  科考之余,李航最常做的就是扛着相机和三脚架,追逐星空和极光。李航拍摄的照片中,一张名为《Space from the Antarctic(南极空间)》的作品,在2018年4月被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选中刊登。他利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轨图,还曾被美国宇航局NASA采用,并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展出。

  在精彩的照片背后,也有不少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天晚上,李航和队友外出拍极光,两人都没带GPS。可没有想到的是,白天去过很多次的目的地,到了夜里却非常难找,他们迷路了。在雪地徘徊了几个小时后,他们最终看见了站区微弱的光,仿佛劫后重生。

  还有一次,李航和队友结伴去拍摄黄昏时的冰山,突然涨潮冲垮来时的路,几米宽的裂缝和潮水来势汹汹。他们用三脚架试探裂缝里的海水深度,最后冒险趟水,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这是我在南极经历过最惊险的一刻,脚下就是大海,没人知道下一脚会不会栽到海底。”

  李航介绍,现在他改良了装备,用了定时摄影技巧,人在温暖的站内喝着咖啡,预先设计好拍摄时间的照片就拍好了。

  雪地摩托压垮海冰 一只脚踩入裂隙

  事后谈起犹觉心惊

  接替李航进行中山站越冬任务的是武汉大学博士生肖驰,也是一名90后。南极科考期间,他的工作是维护GPS常年跟踪站和验潮站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研究地表下的物质分布,从而“读”出地球的内部结构。

  在南极,看上去可行走的冰面下会隐藏着冰裂隙,一不留神就有生命危险,意外和危机无处不在。

  肖驰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和一名机械师骑着雪地摩托,为下一次科考进行海冰探路、绘制地图。

  “完了完了。”肖驰说,经过一片冰面的时候,摩托车尾部突然下沉,机械师经验丰富,一脚油门冲了过去。下车后回头进行查看,发现雪地摩托压塌了一大片海冰,差点连人带车掉进冰裂隙。“现在想起来都感到很后怕”。

  肖驰还介绍,极夜的时候,有一次雪地车无法启动,他和队友扛着冰钻就步行去进行定期的海冰厚度观测。从海冰上返回站区陆地时,突然,“啪”的一下,一只脚刚踏出去,另一只脚就陷入了潮汐缝,好在岸边的冰缝不深,队友一手把他拉上来了。“上面有雪覆盖,没有意识到这种地方还有危险”,平时在海冰上行走,肖驰和队员走路都特别小心,用手杖一边探一边走。宽阔的冰裂隙很容易被察觉,狭窄的冰缝隙则隐蔽性很强,如果赶上一场新雪将其掩盖,就更不容易被发现了。

  武汉共有100多人次到达过南极

  90后博士渐成主力军

  2019年去南极科考的还有队员曾昭亮,武汉大学博士生,也同为90后。截止到第34次南极科考统计数字,武汉共有146人次到达过南极。

  记者从武汉大学了解到,南极科考人员,除了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的老师、学生以外,电信学院、测绘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都曾参与到中国南极科考中,还有武汉商学院、湖北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人员,其中,90后博士逐渐成为去南极科考的主力军。

  在南极,壮美景色的背后,是一个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工作高危又高难,而且长期跟外界封闭。这群90后如何度过工作之余的生活?

  肖驰介绍,随着我国极地科考后勤保障能力的提高,中山站也有了卫星网络,“虽然网速很慢,但可以经常和国内家人联系”。不过,有时候仍然会因为强磁暴导致断网,又回到了与世隔绝的状态。

  跟中山站邻近的俄罗斯进步站,两边长期互动,交流频繁,“吃完晚饭,我们经常就去俄罗斯进步站晃一晃。”中山站有个小型的室内体育馆,会邀请俄罗斯人过来一起打排球、打台球等,工作之余还结交了一些国际友人。(长江日报记者 方历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