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汤湖“微书房”放大图书馆功能
原标题:把图书馆“送”到读者身边 汤湖“微书房”放大图书馆功能
武汉经开区公安分局微书房开展“书香飘警营”阅读活动
武汉航天瑞奇电缆有限公司微书房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
江城读书节期间,汤湖图书馆开展科普课堂活动
联投半岛酒店微书房
首家汤湖微书房在武汉经开区检察院成立
窗户干净透亮,原木色的书架错落有致,图书阅读区、电子阅读区、读书交流区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这里不是书店,而是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公安分局“民警健康中心”的微型图书馆。2019年以来,武汉图书馆汤湖分馆与开发区企业、机关单位共建5家“汤湖微书房”,于细微之处放大公共图书馆功能,不仅让读者感受人在书中、书在手边的便捷,更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文化活动,营造书香满江城的阅读氛围。
5家“微书房”延伸服务范围
2019年,武汉图书馆汤湖分馆基础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接待到馆读者50万人,新增办证近8000张,新增藏书4万册,书刊外借册次30余万册、人次近5万人。
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汤湖图书馆的办证服务灵活、便捷:对开发区企业提供集体办证服务,全年为39家企业办理读者证2000余张;对个人读者尝试推广芝麻信用免押金办证服务,针对信用积分达651分以上读者,引导其通过支付宝注册信用读者证。
馆藏建设中突出特色。2019年,该馆入藏文津阁四库全书等影印古籍,继续丰富艺术特藏与少儿绘本图书,设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喜迎军运会的图书专架。
值得一提的是,该馆积极响应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办公室关于联合开发区机关、企业,共建汤湖微书房的指导精神,通过与开发区近20家机关企业多次沟通交流,建成5家微书房。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武汉图书馆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联合打造的首家“汤湖微书房”在武汉经开区检察院成立,武汉图书馆兼汤湖图书馆馆长李静霞为其授牌,在随即开展的“同城共读,万卷共知”主题经典诵读活动中,汤湖图书馆和开发区检察院8名青年代表进行诵读分享。经开区检察院历来重视阅读在文化育检中的作用,成立了经纬书友会,鼓励干警好读书、读好书,全面提升文化素养,而这家“微书房”的设立,也为经开区文化育检注入新动力。
一年来,汤湖图书馆先后在开发区检察院、武汉航天瑞奇电缆有限公司、武汉联投半岛酒店、开发区公安分局、开发区商务城管理办公室等企业和机关单位建立微书房5家,其中2家还实现了与全市公共图书馆的通借通还。微书房藏书量从1000册到5000册不等。除了实体书,微书房的云阅读终端上还能提供百万册电子书籍,读者可将喜欢的书籍下载到手机里,随时随地阅读。
近400场读者活动打造阅读品牌
2019年,汤湖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者活动近400场,已形成名家论坛、职工学堂、汤湖读书会、汤湖创客营、汤湖之声等活动品牌。汤湖职工文化艺术节期间,开展各类读者活动百余场。
结合不同的主题和时间节点,汤湖图书馆积极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引领读者开展活动。
在“爱中华·迎军运·读好书”2019年江城读书节上,汤湖图书馆联合汤湖公园举办“科普课堂”活动,以文旅融合的方式带着大小读者去认识身边的植物,走进大自然,武汉电视台对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
“车都服务行”活动中,汤湖图书馆将图书和活动送入企业。和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联合在伊利乳业、同济医药、联投半岛酒店等企业举办的礼仪讲座、读书分享和手工活动,获得一致好评。
“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中,推出端午别称挑战赛、传承文化·礼在端午、朗朗诗会迎端午等节目,读者还能在端午民俗广场片区体验佩香囊,做绿豆糕。通过活动,引导群众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展现中国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同时也展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优美的自然环境、极具特色的人文气息和良好的建设成果。
为推动岭南、湖湘、荆楚三地创客交流,汤湖图书馆积极参与“一起创”2019年创客大赛。武汉第一届“创江湖”创客大赛以文化创造为核心,通过“创新+创意+创造”三创一体,召集更多创客人才,向全社会展示大江大湖大武汉的新面貌,喜迎军运会,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志愿服务凸显文明创建成果
2019年,汤湖图书馆文明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志愿湖北平台,汤湖图书馆志愿服务队发布图书管理岗志愿服务项目,全年累计征募志愿者65名,服务时长达1581小时。当年3月,汤湖图书馆被武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命名为第五批“武汉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汤湖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全年累计推送图文消息900余篇,阅读量159277次,累计85608人,微信公众号累计关注人数22350人。
媒体宣传令图书馆服务效益扩大。2019年,央媒和省市各媒体对汤湖图书馆进行了报道,社会服务效益进一步扩大。
2020年,汤湖图书馆将继续坚持以开发区职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开创公共文化服务新局面,为武汉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撰文:张振有 冯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