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贸区“试验田”里花肥苗壮
新增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在全国自贸试验区排名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分别排名第三和第二;实际利用外资额、新设立备案的境外投资机构数及实际投资额在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中均排名第一……
12月26日,湖北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在汉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挂牌两年多的湖北自贸试验区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湖北正加速打造开放新高地,改革“试验田”里花肥苗壮。
大胆试大胆闯
一年75项创新成果
一家既经营药品、医疗器械又经营食品的企业,或既从事食品流通又从事餐饮服务的企业,在申请生产经营许可证时,只用一次申报,申领一个许可证,即“全通版”食品药品许可证。
据介绍,“全通版”食品药品许可证,通过整合归并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机制,将9项许可合并为一张许可证,申请资料由多套归并为一套,申办时间由多个20天减至一个20天,许可证年审、换发次数由多次减至一次,不仅降低了企业办证成本,也提升了部门行政效能。
肩负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任,湖北自贸试验区大胆创新,“全通版”食品药品许可证,只是创新成果中的一个代表。
“这个创新,入选了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商务部今年公布的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中,湖北共有4项入选,今年以来,湖北自贸试验区还有8项成果被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采纳印发,均居全国各自贸试验区之首。
制度创新的脚步不断走向纵深。湖北自贸试验区在全国首创“云税贷”,得到银保监会的高度肯定,已推广到全国;襄阳综合财智服务体系建设即“财智联盟”受到财政部高度关注,财政部已派专人赴湖北调研,拟进一步完善后在更大范围推广。
湖北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共形成7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9项已在省内推广,另外46项成果即将印发省内推广,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湖北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需要,研究提出更多具有首创性、可行性的政策诉求,试行“小切口”突破和全产业链制度创新。
发展各有侧重
高端产业集聚发展
制度创新有没有实效,感受最直接的是市场。
湖北自贸试验区挂牌两年多来,市场回应热烈:市场主体活动激发,湖北自贸区新设企业4.1万多家,是原有企业存量的1.5倍。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背后,是营商环境的优化。湖北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登记提速增效、三个片区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最快实现即到即办;不动产登记取消注销抵押环节,避免企业借贷高息“过桥资金”;信贷服务便捷高效,构建风险投资基金体系,推出专利权质押融资新模式,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目前,武汉、襄阳、宜昌三个自贸片区已构筑各有侧重的产业体系——武汉片区光电子产业集群规模约占全国50%,“芯屏端网”全产业链布局正在形成;襄阳片区,国内首个智能汽车试验场东风襄阳试车场三期,拥有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中心,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装备制造;宜昌片区的重心则围绕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和先进装备制造三个千亿产业。
湖北省自贸办介绍,正结合片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发布自贸试验区投资指南,将围绕 “芯屏端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培植产业新业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