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涛:5年潜心研制我国第一代波浪滑翔器
原标题:5年潜心研制我国第一代波浪滑翔器 吴小涛:奋楫扬帆“观”沧海
吴小涛。
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海洋观测也有了更高要求。
由中国船舶第七一〇研究所吴小涛博士带队,自2013年立项开始,历时5年多的技术攻关,打破国外垄断,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代波浪滑翔器,填补了我国一项重要的无人自主海洋环境观测系统的空白。
12月1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七一〇所见到吴小涛,了解这一装备研发背后的故事。
第一代波浪滑翔器首试告捷
2008年,吴小涛从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被公派到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攻读博士,2011年毕业后进入七一〇所,从事水下机器人研发工作。
2012年,七一〇所在国外考察期间,敏锐察觉到一种利用波浪驱动的无人海洋工程装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回国后所里立刻部署调研工作。
当时国内并无波浪滑翔器任何报道,所里立刻召开研讨会。经过专家的分析研究,一致认为波浪滑翔器是继浮标、潜标、水下滑翔机之后,又一重要的海洋观测装备,七一〇所具备开发该装备能力。
说干就干。接到任务的吴小涛兴奋之余也背负巨大压力,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研发组自力更生,经过多轮设计,结合波浪特性和波浪理论,成功地推导出波浪动力转化的量化计算方法,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前可移动的海洋无人监测产品续航能力非常有限,波浪滑翔器是将波浪上下波动的能量转换到水平推进动力。理论上,在机械机构无损坏的情况下,它可以保持永久航行。”吴小涛说。
对吴小涛和项目团队来说,2014年是个重要年份,经过前期研究,项目组成功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当年8月11日,襁褓中孕育了两年多的波浪滑翔器终于冲出七一〇所,奔向大海进行首次海试。
样机到达三亚后,由于配套资源不足,项目组为了寻找适合样机出海的试验船,使出浑身解数。经过多方寻找和比价,最终选定了一条在尺寸、排水量都符合试验要求,并且带有卷扬机的渔船作为试验船。就是这条简陋的渔船,成为波浪滑翔器处女航的试验平台。
“我们每个人还有一个水桶作为标配。”说到这里,吴小涛笑着解释,海上颠簸厉害,9名技术人员无一例外都吐了,大家就这样在海上奋战6个小时,试验首战告捷。
波浪滑翔器海试中。(资料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海鳐”期待量产助推海洋强国建设
首次试验的顺利完成,为波浪滑翔器后期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团队信心满满,相继在我国多个海域进行多次试验。波浪滑翔器最长的一次海试连续在位工作数月,航行里程数千公里,连续保持高精度定位定点。
记者问及海洋监测可以用来做什么时,吴小涛举了个例子。
1994年,国际上建成了由69个浮标组成的第一个热带海洋大气观测网。根据这个观测网提供的数据,美国科学家提前6个月成功预报1997年至1998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仅加利福尼亚州就避免近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海洋上的气象、海水中的温度、盐度以及海水的流速流向等观测数据,对科学家进行气候研究和天气预报很重要。”
“接触波浪滑翔器之后,我深刻体会到创新的力量。创新可以是研发一套新装备、革新一种工艺,甚至是设计一套新的管理方法。创新的价值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是开拓一片新的市场,往大的方面说是使我们立于不被淘汰的境地。”
吴小涛认为创新是多方面的。2017年,吴小涛到七一〇所科技部任职以来,已经连续主持召开了三届青年科技论坛,推动所内技术交流,为大家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
“我喜欢与同事分享交流,通过内部论坛和其他方式的交流,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也是科研创新的辅助手段。”
“海洋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都离不开海洋监测。对茫茫大海来说,我们目前的海洋监测还远远不够。我和团队将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实现波浪滑翔器批量化生产,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吴小涛看着眼前的“海鳐”波浪滑翔器,语气平和而又坚定地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