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豚保护进展及启示国际研讨会在武汉落幕
原标题:70余位鲸类专家点赞长江江豚保护——堪称世界濒危小型鲸类动物保护范例
11月26日,为期3天的长江江豚保护进展及启示国际研讨会在武汉落幕。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荷兰等国的70余位鲸类专家,以及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局等主管部门和保护区负责人参会。与会专家一致表示,长江江豚保护的成功,堪称世界濒危小型鲸类动物保护的范例。
长江江豚是一种小型齿鲸,仅生活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与之相通的洞庭湖、鄱阳湖,是全球受威胁最为严重的鲸类动物之一。2017年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1012头。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确立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养研究相结合”的保护战略。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一直坚持开展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是整个保护事业的主要科技支撑力量。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介绍,历经30余年的努力,长江江豚的保护态势和保护网络已经形成。目前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湖区已建成8个不同级别的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同时已建成3个自然迁地保护区和1处半自然迁地保护基地,在武汉建成1个繁殖保护研究中心(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在迁地保护方面,当前长江江豚整个迁地保护种群数量约130头,每年有10头以上幼豚出生。在人工繁养方面,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建立了包括饲养设施设计、野外驯化训练、妊诊断监测、新生幼豚护理等在内的完整技术体系,已成功繁育3头长江江豚。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专家芭芭拉·泰勒表示,长江江豚保护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既有野外种群恢复工作,也得到了长江流域不同河段管理者的支持。这一成功经验可作为在全世界应用推广的范例。(湖北日报记者文俊、通讯员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