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奏文化强音 随州打造编钟文化产业基地

2019-11-18 09:26:01|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编钟“复活”奏文化强音——随州打造编钟文化产业基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QQ截图20191118091118

随州编钟登上央视《魅力中国城》舞台。(资料图片)

  10月,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国宝”编钟频频亮相:从进场引导员身穿的“编钟裙”,到开闭幕式主题歌、背景音乐,乃至颁奖仪式音乐,均融入编钟元素,四海来宾感受曾随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州,中国编钟之乡:1978年,曾侯乙编钟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40余年来,随着考古发掘不断深入,一部从西周初期到战国晚期连续700年的曾国史,较为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历史是城市的根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2019年初,随州市提出,依托曾随文化资源,打造编钟文化产业基地。

  这一设想正逐渐变为现实。

  考古“挖”出曾国史

  一部曾国史,辉煌700年。地处随枣走廊的随州,在两周时期是世界文化的高地。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擂鼓墩发掘出曾侯乙墓,打开了尘封数千年的曾国历史。墓中出土1.5万余件精美文物及大量铭文资料,被评为“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这些宝贝中最令人震惊的,是65件战国早期曾侯乙编钟。它至今仍是我国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之王”。

  曾侯乙墓的出现,引发了“曾随之谜”、曾国始封、曾楚关系等重大学术问题。这一系列谜题在之后的40年里逐渐被解开。近年来,随州又发掘叶家山墓地、文峰塔墓地、汉东东路墓地、枣树林墓地,各项考古成果接连不断,所出曾国青铜器种类齐全、铭文丰富,被专家学者誉为“青铜器的王国”。

  “随州具有丰富的曾随文化资源,目前通过考古发掘,已经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一部完整的曾国史,填补了两周史上关于曾国记载缺失的空白。”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曾云峰介绍,截至目前,曾国有确切名号的曾侯已达13位,曾侯级别的编钟达到9套,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编钟之乡”。

  8月6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发布了随州义地岗墓群枣树林墓地重要考古工作成果。作为2019年国内最耀眼的考古发现,枣树林墓地目前已发掘包括两组曾国国君及夫人合葬墓在内的高等级墓葬54座,出土千余件工艺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等随葬品。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郭长江表示,这两组曾国国君以及夫人并穴合葬墓的发掘,是曾国考古乃至两周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填补了春秋中期曾国考古的空白。

  编钟“复活”奏强音

  位于曾侯乙墓附近的随州博物馆,每天都要上演两场《编钟乐舞》。在收藏曾侯乙编钟的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舞》同样是镇馆大戏,一年至少演出1100场。2019年10月,该馆还推出编钟体验项目,游客可以通过全息投影徒手敲响编钟,或者带上VR眼镜参与互动游戏。

  “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让编钟‘复活’起来,奏响文化强音!”随州博物馆馆长黄建勋介绍,近年来,曾侯乙编钟作为国之礼乐重器,频频亮相重大外交场合,成为增进中外友谊、促进文化交流的“特使”。

  2016年1月,中埃建交60周年暨中埃文化年开幕之际,曾侯乙编钟在埃及卢克索神庙广场奏响《金石和鸣》,实现两个伟大文明的对话;2017年7月,德国G20峰会期间,曾侯乙编钟演奏引起轰动,演员们先后6次谢幕,博得33次掌声;2018年4月,中印两国领导人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期间,印度总理莫迪走上舞台亲手敲响编钟……

  近年来,曾侯乙编钟还多次亮相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知名节目,让更多人惊艳于它的独特魅力。随州市用心打造“编钟文化”,举办中国编钟艺术节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一批研究曾侯乙编钟的学术专著,拍摄以曾侯乙编钟为题材的电影《凤舞天下》,创作了歌曲《编钟敲起来》。

  编钟“复活”也促进了文物复仿制产业的发展。随州市曾侯乙编钟编磬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项绍清,痴迷研究和复仿制编钟礼乐器30余年,全面掌握了制模、焙烧、校音等160多项工艺流程,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国家《编钟》乐器行业标准首席制定专家。

  发展编钟文化产业

  11月12日,投资20亿元的卓尔·青铜古镇项目在曾都区开工。项目将深入挖掘曾随文化内涵,建设编钟文化交流区、青铜创意产业区、休闲度假商业区和曾随文化旅居区四大板块,打造集文化展览、艺术创意、旅游观光、旅居体验等为一体的编钟文化特色小镇。

  “以编钟为代表的曾随文化享誉海内外,是举世无双的中华历史文化瑰宝,也是随州的重要核心竞争力。”随州市委书记陈瑞峰表示,要以青铜古镇建设为“引爆点”,加速推动曾随文化主题展示区“四园多点一走廊”格局的形成,更好促进曾随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随州城市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园”,就是建设擂鼓墩、叶家山、义地岗、羊子山遗址公园;“多点”,就是依托随州博物馆基本陈列建设一批专题性的博物馆和展示馆;“一走廊”,就是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建设曾随文化大遗址走廊,擦亮曾随文化品牌。

  该市还规划在城南新区建设中国编钟文化创意产业园,丰富园区文化产业业态,培育编钟演艺、编钟艺术教学、乐器制造生产、音乐产权交易、编钟特色酒店等多种类产业,形成文化产业链,举办编钟文化艺术节、打击乐博览会、文化研讨交流等特色活动。

  随州市发改委主任万明介绍,2019年以来,围绕编钟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全市已谋划重大项目66个,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艺术和文化创作、教育培训、生产制造、对外交流等方面,计划总投资379.2亿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良英 通讯员 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