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印象韵味悠长——军运盛会回眸之四
图为:10月27日,参加武汉军运会的波兰运动员以黄鹤楼为背景,自拍留念。(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蔡俊 摄)
军运盛会,是体育竞技的“嘉年华”,更是展现城市形象的大舞台。
比赛间隙,各国运动员、媒体记者走街串巷、游览购物,从不同的侧面“遇见”武汉。武汉市开启8条城市采访线,则让中外来宾系统感受了武汉魅力。
其间,每天下午5时至8时,从地铁军运村站外出的各国代表团成员超过450人。
对于盛会每一位参与者而言,赛场回忆,历历在目;江城印象,更韵味悠长。
品读老武汉文创梦
“在这里,既保留了历史的痕迹,也有烟火气,将这里作为文创园区,让历史与现代得到了交融。”10月19日,百余名中外媒体记者“沿着”军运会城市采访线走进江岸区,刚走进平和打包厂,新疆博乐广播电视台记者夏特克·海拉提忍不住感叹。
在他眼前,是一座始建于1905年的早期工业建筑。高耸的货物运送滑梯、厚重的工厂大门、燕尾式的建筑钢梁,在充分保留历史元素基础上,江岸区加入了空中玻璃地板、室外休闲花园等现代建筑特色。通过修旧如旧,这座历史建筑“复活”了,被打造成为武汉时尚创意园区,已引进阿里云创新中心、今日头条创作空间、武汉十点半等一批文创项目入驻。
参观过程中,乌兹别克斯坦的电视台记者帖木尔·扎克萨米多夫不停地用手机拍摄,并提了很多问题。“平和打包厂的改造很有趣,很有借鉴意义,用这种方式既充分利用了老建筑,又能留存历史,值得学习。我要把这里的所见所闻,带回国分享。”
以江岸区为起点,中外媒体记者触摸到武汉这座拥有3500年历史的古城,所追寻的“文创梦”。
10月20日,城市采访线走进汉阳。中外记者在古琴台共赴“知音之约”。作为知音故里,汉阳区正积极推进“知音文化”IP重塑赋能计划,利用多种传播形式,持续捂热知音文化土壤、赋能知音文化品牌,以知音为媒助推文化事业振兴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10月21日,城市采访线走进洪山区,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大量珍稀矿藏和古生物化石给记者们留下深刻印象。距此不远,就是洪山区与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合作建设的珠宝奇石一条街。
触摸江城经济脉动
对江城经济热度的感知,从各国宾朋踏进武汉的一刻,就已开始。“委内瑞拉不少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我早就知道武汉有个汉正街。”百闻不如一见,10月23日,刚参加完游泳项目比赛的委内瑞拉运动员埃贝尔·罗德里格兹,兴致勃勃地拉上3名本国运动员,一起赶到汉正街购物。“汉正街的衣服种类多、价格便宜。都觉得在这里买公文包很划算,打算多买几个,回国送人。”靠着地图和四通八达的地铁,埃贝尔·罗德里格兹和同伴们顺利地找到汉正街,并满载而归。
广埠屯也成了外国来宾的“打卡”地。一位销售人员说,军运会期间,她所在的楼层每天都有四五群外国顾客。
不少国际友人走街串巷,让他们对武汉发展有了“最初印象”。城市采访线则通过系统推介、深度走访,将这种认知推向纵深。
10月23日,城市采访线走进武汉开发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29辆不同级别的智能驾驶车辆集中亮相,让在场的中外媒体记者目不暇接。来自尼泊尔的新闻官纳拉扬·普拉萨德·纽帕内,现场体验乘坐自动驾驶公交车。当行驶至一处十字路口时,有辆小轿车突然靠近,自动驾驶公交车及时感应,自动刹车。
这趟“奇妙之旅”,让尼泊尔新闻官伊斯瓦尔·什里什塔很震撼,“把无人驾驶技术和5G技术结合,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经济日报记者高兴贵认为,武汉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成效显著,是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
10月25日,城市采访线走进中国光谷,下车的地方位于关山大道。这条千亿大道,有光谷软件园、光谷天地、光谷新发展国际中心、光谷创意大厦等,汇聚了光谷80%以上的规模企业,创新企业2200余家。
体验城市面貌蝶变
军运会闭幕式上,国际军体理事会主席赫尔维·皮奇里洛深情致辞,认为军运会为武汉留下一笔福荫后人、无与伦比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以军运村为例,它足以体现湖北为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效。
与赫尔维·皮奇里洛的感受一样,新华社记者王东震也为武汉精彩蝶变惊叹。
在10月25日的城市采访线活动中,他和上百名中外记者一起走进武昌区。虽然当天的日程是参观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等,但王东震不仅在逛景区,也在留心关注武汉这座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水平。
“武汉公厕很多,且非常干净。”作为一名媒体人,王东震认为,公厕这个细节,特别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和温度。
“听武汉本地同行说,武汉几乎每年都开通两条地铁线路,发展势头非常猛。”这正解答了王东震此前的疑惑,武汉这么大的一座城市,堵车却并不严重。
伴随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武汉市的生态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10月26日,城市采访线走进武汉园博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各种风格的园林隐没其中,园博园的美景吸引记者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
当得知园博园曾是亚洲单体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历经3年,最终变身成为荟萃117座中外特色展园的精美园林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龙震宇惊叹不已。“武汉将垃圾场治理、改造成景观公园,简直是为治理‘城市病’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样本。”
同样惊叹的还有乌克兰领队安纳托利·佩里克。“武汉有很多高楼大厦和立交桥,但街头巷尾也总能看到公园和绿地,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在这里融合得很好。”
“军运会搞活了一座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聂宏杰是第四次到武汉,每次来都能发现不一样的惊喜。他惊叹于武汉发展速度之快,“城市面貌脱胎换骨,环境越来越干净、整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