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汽配企业扎堆孝感云梦
图为:开特电子云梦公司生产现场。
曾经,云梦有一家原机械工业部骨干企业——湖北汽车齿轮厂,很是红火。后来势微改制,有过一段沉寂。
但云梦人没有忘记这一产业,近年改变思路,通过招商引资,汽配产业迸发强大动能——16家汽配企业扎堆,一年产值24亿多元。
老厂改制衍生6家企业
“做汽车齿轮,云梦曾经全省有名!”云梦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张军明介绍,“湖北汽车齿轮厂始建于1966年,主要研发制造汽车用特种齿轮传动箱和发动机齿轮、贯通桥齿轮,部分产品配套军车和出口国外。可惜,因经营管理不善,企业连年亏损。2006年,该厂改制为民营企业湖北亚川汽车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亚川齿轮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列,成为全国汽车用特种齿轮传动箱(分动箱、取力器)研发制造基地。
老厂改制,重获新生,而且外溢出一批专业人才,自立门户创办了5家汽配公司。“这些公司生产规模较小,多年来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张军明认为,云梦有必要引进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培育汽配产业,让老汽配基地焕发新动能。
新龙头企业活力迸发
近年来,云梦引进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汽配企业,打造汽配产业集群,不断刷新云梦制造业“颜值”。
常州腾龙公司是汽车空调管路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2017年8月落户云梦后,发挥技术优势,引进5台智能机器人,加快生产方式从智能岗位向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企业的转型升级,打造腾龙股份在华中地区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目前主要为东风乘用车、东风本田、神龙、吉利生产空调管路。2019年前9个月,该公司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
10月2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该公司,只见机器人轻舒猿臂,将一根根直管抓取起来,送到指定位置后,再按程序将其加工成弯管。“一个机器人,一天可加工上万根管子,可代替5个成熟劳动力。”公司制造部经理喻国章说。
10月26日是周六,位于云梦县经济开发区的开特电子公司,仍是一番忙碌场景。开特电子公司总部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落户云梦。2018年,云梦公司生产3000多万只汽车温度传感器,配套上海大众、法雷奥、吉利、比亚迪等汽车企业,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润700万元。
2007年落户云梦的湖北中一科技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我国电解铜箔研发的领军企业。公司年产值5亿元,曾获得中国“铜箔行业十强企业”等荣誉。
中一科技总监郭艳东表示:让铜箔减薄,可以加大锂电池续航里程,是全球新能源电池竞争的核心领域之一。“应客户要求,我们研发了目前市场最尖端的6微米铜箔和4.5微米铜箔。”
汽配企业抱团抢滩
2019年初,汉孝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成为全省战略重点。
云梦县抢抓机遇、借势发力,提出以腾龙汽车零部件、中一科技、开特电子、亚川汽车齿轮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汽车配件产业,抱团闯市场。“我们规划建设汽配产业园区,把汽配产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张军明表示,通过投入产业引导投资资金、财政融资担保支持、技改贴息等,扩大汽配企业生产规模,引导企业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强化项目支撑,对引进企业,在用地、固定资产投入等方面予以支持。
2018年初,开特电子云梦公司老厂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云梦县经济开发区领导得知后,主动上门对接,帮他们在开发区找到空置的厂房。由于原来的厂房建设没有办理设计、规划、验收、消防等方面的手续,开特电子云梦公司接手后,不能投产。开发区联合县规划、建设等部门组成专班,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
2018年3月,开特电子扩能成功,正式投入生产。公司总经理郑传法说,“政府的贴心服务,让我们更有应变市场需求的能力,信心更足了。”(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宋效忠 通讯员 陈群 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