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博展示荆楚灿烂文明
9月28日,湖北省第二届园林博览会开幕,荆州园博园开园。44个展园,占地1550亩,绿化面积超七成。国庆7天假期,游客人数超过10万人次。长假过后,迄今游客人数每天不少于8000人。
这么多人涌向荆州园博园看什么?
“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接受知识洗礼和文化熏陶。”荆州市纪南文旅区管委会主任项一峰说,良好生态让人流连忘返,灿烂文明让人惊叹着迷。
荆州园博园建在全省第三大湖泊长湖北岸,园中11座桥梁连接河流湖泊,水系密布,河湖相通,全省最大水乡园林名副其实。逛园博欣赏生态那是自然,如果仅仅如此又少了些许趣味,因为这里还有更美妙的东西值得欣赏,那就是博大精深的楚文化。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诞生在哪里?汉秀如何制成浮雕效果?什么是“正能房”……许多传统文化经典,荆州园博园能给你提供形象的展示。
这就是荆州园博园,一个生态园博,也是一个文化园博!
图为:站在园博园主场馆眺望长湖,五彩凤凰展翅欲飞。(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罗序文 摄)
五彩凤凰背后的精彩故事
长湖北畔,屹立着一只五彩凤凰,引颈昂首,展翅欲翔。其背后,一座螺旋式建筑与之融为一体,极具动感。这是荆州园博园主场馆凤翎馆,集中展示楚国八百年精彩故事。自开馆以来,每天游人如织,摩肩接踵。
凤翎馆有两层,一楼展示楚国历史变迁,从蕞尔小邦发展成泱泱大国,历时800多年。走进凤翎馆,仿佛走进了一座大型影院,墙壁上到处播放着大大小小的视频,地上也有不少投影,讲述着楚国辉煌历史。一幅幅字画、一张张图表、一座座雕塑,生动演绎着楚国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
二楼是楚文化集中展示区,有木竹髹漆、丝织刺绣、青铜冶铸、精雕细琢、商贸交通等诸多方面出土文物,充分印证楚文明发展程度之高,工匠制作水平之精细。“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楚文化都能与古希腊文化相媲美。”讲解员说,这是学者研究出的结论。
在丝织刺绣展区,游客站在两块电子显示屏前,就能“换”上古装,穿越时空,秒回古代。在青铜展区,文字和视频资料详细介绍青铜器制作工艺、装饰工艺、发展演变、器皿种类等,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制造最高水准。在商贸交通展区,蜻蜓眼琉璃珠属于古希腊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产物,出现在楚国古墓中,说明当时楚文化与地中海文化之间发生交流。人骑骆驼铜灯出现在楚国,也是楚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流的见证。
最后一个展区总结楚文化重要地位和重大贡献,13块展板一一罗列,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讲解员介绍,楚武王即位后,灭掉权国,设立权县,任命县尹,权县因此成为“春秋第一县”,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实行县制后,楚王直接派县公治理,加强楚王权力,削弱贵族势力。“楚国首创县制成为我国行政管理史上一项划时代变革,对中国行政建制影响深远。”讲解员说,同样影响深远的还有很多方面,如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等6个方面,对今天精神文明建设仍有重要意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罗序文 通讯员 伍丹)
图为:墙上视频与地上投影融为一体,展示了当时楚国古都纪南城的繁荣。
大师传承的精美非遗作品
出凤翎馆,沿长湖漫步,片刻即到荆楚文化体验馆即非遗馆,这个四合院布展了10位非遗传承大师的精美佳作。从凤翎馆出土的历史文物到非遗馆展示的非遗作品,展现出楚文化经久不衰繁衍生息的强大生命力。
走进非遗馆,就会被一幅巨图所吸引,号称荆州版《清明上河图》的《荆楚古韵图》长13米,宽1米,由荆州艺术家游兴满历时6年完成。3391个人物、128艘船只,古城墙、万寿塔、春秋阁等历史古迹,玩龙灯、踩高跷、划龙船等民俗风情,3000年荆山楚水浓缩在10余米绢纸上,实属不易。
辗转穿过一段走廊就到了汉绣展厅,一批游客驻足不前,细细端详传承人的一针一线。“九天揽月”的龙、浴火重生的凤、吐书的麒麟、飞舞的火凤凰,都欲“破画而出”,栩栩如生。
汉绣传承人张先松说,其中的国庆献礼作品《锦羽祥云图》由他和徒弟4人花了4个月完成,刺绣70只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凤凰,寓意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丹凤朝阳”“凤落梧桐”“百鸟朝凤”五个片段巧妙融合,表现祖国历经磨难得以新生,繁荣昌盛。
錾刻是在金属上进行雕刻的技艺,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枝奇葩。展出的《八十七神仙卷》铝箔刻画获得湖北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精品奖。《八十七神仙卷》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名画,作者王华林说,通过铝箔刻画展现出来,既有剪纸的玲珑剔透,又有版画的洗礼刀工,还有浮雕的层次分明,立体感十足。
展品《人物四条屏》获得湖北省民间绝技绝活大赛银奖,作者李永安大师介绍,木雕一定要选金丝楠木,因为浅浮雕对材料要求很高,不仅材质质地要细腻,还要稳定性好,雕刻不走形,这些要求只有金丝楠木能达到。
插画展厅也颇有荆楚风味,老树枯枝经过一番“打扮”后也会变得妖艳起来。“你们知道吗?插花最早源于荆州,后来传到日本被发扬光大。”讲解员说,这次插花展邀请了台湾大师过来指导,体现较高水准。
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现已成功申报9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3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51项市级保护项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罗序文通讯员李嘉汪星宇)
图为:“荆州主题日”活动,歌舞表演让游客陶醉。
荆楚文化荟萃的大舞台
10月26日,荆州园博园举办“荆州主题日”活动。主场馆演出的舞蹈《楚乐迎宾》、歌曲《啰啰咚》等节目令游客陶醉,穿插的互动游戏赢得欢声笑语。荆州园“川祖宫”戏台演出《霸王别姬》《坐宫》《水漫金山》三场戏曲,叫好声此起彼伏。高山流水广场有民乐乐团演奏传统曲目,合唱团演唱爱国歌曲。4位省级非遗传承人展演民间刺绣、蛋雕等非遗技艺。《楚宫乐舞》表演、花车巡游更是让园博园成为欢乐海洋。
本届园博会现已举办恩施、宜昌、荆门、鄂州、荆州等市州主题日活动,一场场文化交流活动,与园林艺术之美有机结合,游客逛荆州园博园每周都可以感受荆楚各地特色文化。
10月13日的“恩施主题日”活动,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滚龙连厢》和《八宝铜铃》、苗族舞蹈《哩叻响》、宣恩歌曲和旗袍秀等15个精彩节目,吸引2000多名游客观赏。恩施园里,侗族鼓楼下挂着苗族“猴儿鼓”,木梁上刻画着土家族哭嫁场景,多元民族文化引人入胜。被誉为“中华银杏第一奇观”的“九子抱母”、宣恩县七姊妹山等景观造型,让游客对恩施秀美山水风光产生向往。
10月19日的“宜昌主题日”活动,推介“诗里画里·屈原故里”。取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歌曲《敲起琴鼓劲逮逮》《三峡我的家乡》、舞蹈《粽子情思》《屈原故里赛龙舟》等13个特色节目让游客领略宜昌美好风光,感受屈原伟大爱国情怀。当天秭归县杨林桥镇非遗传承艺人为游客带来民间吹打乐“杨林堂鼓”。宜昌园“虎座凤架”的特色造型布局,屈原故里牌坊、龙舟吸引大量游客驻足观赏。
10月20日的“荆门市主题日”活动中,歌舞《莫愁谣》让观众认识了以民俗风情体验为主题的旅游景区——钟祥市莫愁村,这里集聚百余家饮食老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坊。荆门园将航空创意体验与城市滨水休闲完美融合,热气球、“鲲龙”AG600水上飞机模型等景观,成为不少游客“打卡点”。
接下来,荆州园博园将陆续举行神农架、黄冈、仙桃、潜江、咸宁、黄石、武汉及荆州市各县市区主题日活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通讯员 伍丹)
图为:游客观看绣娘刺绣。
首套“正能房”落地荆州
“屋顶全是太阳能板吗?能满足房子里用电吗?”10月21日,游客高玉良一走进荆州园博园中德馆,就向驻点服务人员梁师俊发问。“房屋发电量除了用于照明,还供应咖啡机、制冰机、冰箱、电水壶、烤箱等电器用电。”梁师俊答道。
当天秋高气爽,虽是周一,园博园依然游人如织。“今天有200多人到馆参观,周末有500多人,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正能房’。”梁师俊解释“正能房”,即这种房屋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发电,房屋产生能量比自身消耗的多,能源有盈余,因此得名“正能房”。
荆州近年先后获批建设“中德生态示范城”“中法生态示范城”,园博园中德馆、中法馆是全国首批装配式“正能房”。中德馆291.1平方米,分两层,看起来像一栋别墅,内部包括品酒区、餐饮区、正能房技术展示区等。中法馆85.6平方米,是一间平房,建成一个咖啡馆,用于游客休闲、餐饮。这两座建筑屋顶都设置光伏发电系统,自备自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两个馆每年每平方米能耗52.1千瓦时,发电量每年每平方米62.2千瓦时。使用过程中,不仅不需要外部电能,多余的电能还能并入电网。”梁师俊向游客介绍,两套“正能房”建造时运用节能幕墙、节能灯、新材墙体、超级节能窗等建筑材料,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全年照明能耗节能75%,夏季空调能耗节能50%,地源地泵节能60%,新风系统热回收率达98%。
“好凉快、好安静,外面广播中的音乐声都听不见了。”高玉良感叹道。梁师俊解释,新风系统能保证屋内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恒定,假如屋内聚集20人以上,超过半小时就会发出警报,提醒开窗通风。建造房屋没有使用砖块,新材料能保证隔音效果,屋内很少有灰尘。
中德馆、中法馆房屋和周边广场、喷泉、草丘等景观协调布局,融入自然。“两座房屋的屋檐采用特殊设计,能收集雨水、露水,汇集到储水槽,利用落差引流到跌水区,通过水池层层净化和过滤,最终汇集到景观水体中,实现雨水循环再利用。”梁师俊说,这也是低碳生态理念的体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通讯员 汪星宇 伍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