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越来越高——前三季度湖北经济形势观察②
图为:10月17日,湖北协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荆门)员工在净化恒温车间生产发光二极管。该公司自主创新,优化产品升级,生产的高效环保低能耗型发光二极管和红外光感元器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9年获得国内49家汽车和电器企业12亿颗二极管订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鸿 通讯员 陈俐君 摄)
“2019年产值将达到5亿元,比2018年翻一番。”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和平说。
电控系统,汽车发动机的“大脑”。经过多年潜心研发,菱电电控突破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巨头垄断,为自主品牌汽车发动机装上了“中国脑”,成为目前我国极少数能量产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企业。
会思考的机床,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绿牌新能源车,还有在全省快速增加的智慧工厂、无人工厂……这些包含着高新技术的新技术、新产品,正在汇聚成愈来愈强大的新势力,推动着湖北经济转型升级。
这只是观察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窗口之一。
何以能应对复杂形势、扛住经济下行压力,稳住大盘?
审视湖北经济三季报,我们会发现“质”的因素——结构、动能、效益“形”“势”向好,正在焕发出更高颜值和更生动气质。
结构:向“高”处进发
10月17日,华中数控摘取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皇冠”,新一代数控系统入列全国“十大科技进展”。
这一系统,为机床搭建起“会思考的大脑”,让制造装备运转更加稳定、高效、开放。
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水平,关乎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
眼下,以华中数控为代表的一批高端制造企业,把握变革趋势,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湖北省经信厅介绍,前三季度湖北经济不仅稳住了,而且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产业向更高层次演进,产业链水平向中高端攀升。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高新产业支撑作用增强。1月至9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5%,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为16.5%,环比加快1.8个百分点。其中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电气机械制造等产业分别增长21.1%、24.2%、11.6%。
在经济学中,今天的投资意味着明天的收获。前三季度,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0.3%和14.8%,这不仅意味着湖北省产业结构将持续得到改善,更预示着先进制造业的良好前景,积蓄着更强大的高质量发展动能。
服务业增长加快——
服务业,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必然结果。2019年以来,湖北省服务业收入增速全国第一,1月至8月全省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7.2%和24.1%,增幅均居全国之首,同比分别加快3.4、0.9个百分点;与先进制造业等其他产业融合创新,现代服务业旺盛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增长20%左右。
传统产业发生积极变化——
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规模宏大的“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正在让传统产业发出“新芽”。汽车行业增速连续4个月环比加快,前三季度累计增加值增长3.9%;电气、化工、建材、农副食品加工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速3.3、2.0、1.5、0.6个百分点,这5个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达26.1%,传统行业开始摆脱“拖累”,成为经济新支撑。
动能:“加速度”生长
发出全球首张无人驾驶商用牌照,量产我国首款64层三维闪存芯片,建成全国首条5G智能生产线。
武汉,在不断带来惊喜的同时,光电子、汽车、生物医药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悄然积蓄能量。
襄阳,以“减量化增长”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培优、企业育强、技改提质、绿色集约,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4%,增幅高出全省9.6个百分点。
宜昌,以“转”提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产值占工业比重提高到37.8%;宜昌上榜首批港口型国际物流枢纽,在全省率先实现星级冷链物流企业零的突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复杂外部形势,以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是扛住经济下行压力的利器。
聚焦“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围绕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湖北实施补链、强链、延链行动,新动能加速度壮大。
创新能力持续提高——
磐电科技给电力系统造“标准秤”,追上世界一流水平,我国在高压计量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由此提升;精测电子在国内平板显示测试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拳头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月至8月,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15倍,改变了长期以来研发投入不足的现象,新技术应用步伐加快,市场引导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加活跃、积极,工业动能持续增强。
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524.8万户,同比增长9.5%。值得一提的是,新增企业拉动作用明显,1月至9月全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16家,明显多于“退规”企业,扭转了较长时期以来“进不抵退”的被动局面,累计产值增长2.1倍,上拉工业总产值增长1.5个百分点。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全省孵化器在孵企业达到2万余家,湖北省共有各类孵化机构600余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7家,国家级众创空间61家,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5家。预计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左右,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5家。
效益:“身板”更壮实
“2019年,公司预计享受政策红利800万元以上。”襄阳长源东谷财务总监说,减税降费省下来的钱将投向智能化改造,增强公司竞争实力。
长源东谷,一家集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生产、机械设备进口与安装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
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社会保险费……2019年,湖北减税降费政策一波接一波,让企业有了更多的经营利润。
对政府来说,是减税降费;对企业而言,是效益明显改善。
效益好于全国——
1月至8月,全省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居全国第7位,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7%,高于全国14.4个百分点。
成本低于全国——
规上工业企业百元营收成本83.93元,同比下降0.3元,低于全国0.46元;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2.1%,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4.7个百分点。
“两升两降”,让企业身板更壮实,搏击市场的力量更足。
观察经济发展质量,除了结构、动能、效益,还须看民生指标与环境指标。
2019年以来,湖北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跑赢GDP,湖北经济稳中“有劲”。
呵护碧水蓝天,绿色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前三季度GDP能耗预计下降3.5%;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国家考核的114个水质断面中优良比例84.2%,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
越来越高的“颜值”,越来越好的“气质”,预示着湖北经济将保持“稳”的态势,“进”的姿势和“好”的气势,全年交出一份良好答卷,湖北信心满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