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主轴景观轴初见成效 大都市风貌彰显
原标题:武汉长江主轴景观轴初见成效 注重人性化体验 大都市风貌彰显
中华路城市阳台夜景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门前雕塑《拥抱希望O2》
随着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召开,武汉正以新的城市面貌迎接各地来宾。登陆《人民日报》的东湖绿道海报在朋友圈刷屏,城市天际线在灯光秀的映衬下惊艳亮相,老建筑修复、建筑外观的改善正在重新定义当代武汉的美感,人们发现武汉更有气质,也更有特色了。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创建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工作为契机,近年来致力改善武汉城市整体风貌,既对城市色彩、建筑立面、街道景观等城市要件有整体设计,也精雕细琢打造亮点区域。继武汉大道、东湖绿道、中山大道后,长江主轴景观轴也初见成效,慢行滨江道“卓越大道”、武昌观江地中华路“城市阳台”、城市小景雕塑均已建成向市民开放。
还路于人设计滨江慢行道
“卓越大道”现4公里乔木绿廊
沿江大道江汉路至长江二桥段的4公里区域为规划定义的“卓越大道”,主打慢行交通,将道路及岸线“还给行人”,同时以精细化的标准着力提升这段四公里沿江道路的景观效果。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前道路整改大多是拓宽机动车道,这次我们更关注人行,打造高品质的慢行滨江道,还路于人也是国内外城市发展的趋势。”
步行至沿江大道可以看到,背江一侧增设了一条6.5米宽的双向非机动车道。武汉市规划研究院规划专班负责人称:“规划初期,我们发现临江一侧的人行道太窄,无法满足开辟自行车道的条件,调研结果显示这一侧骑行的行人相较于背江也少很多。因此我们决定将自行车道全部挪至背江一侧,同时在自行车道两侧的绿化带中补种法桐,并采用对称的布局手法。”目前法桐长势良好,预计一年后,“卓越大道”将形成一条4公里的乔木绿廊。市民骑行在自行车道上绿荫环绕,既能隔岸观江,又能欣赏左侧历史建筑群。
据了解,本次沿江大道改造还关注了很多人性化细节。最近市民王女士下班从沿江大道开车回家,经过一元路时发现,拐弯处变“急”了很多,必须要减速才能顺利过弯。规划专班负责人解释道:“这是我们特地设置的‘小心机’,沿江大道紧邻的垂江道路较多,车辆转弯对行人也有一定的影响,将车辆转弯半径缩小,既呼应了卓越大道慢行街道的主旨,也保证了非机动车道行人的安全。”除了弯道半径改建,转弯处道路也被适当抬高与人行道无缝衔接,避免了行人骑行时的颠簸。
目前双向自行车道建成后,沿江大道该段已全线取消路面停车位,未来将全线禁停,并在周边补充新建6个停车场。
中华路城市阳台
修复后的老建筑“焕新颜”
500余栋古今建筑群焕新颜
人工打磨实现“修旧如旧”
实现沿江大道景观提升,建筑修复是关键的一环。如何将立面统一美化,实现老建筑“修旧如旧”,是修复过程中最大的难题。
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此次负责14栋建筑的立面修复。此前,他们从未见过它们的真实面貌。“不止我们,大多数武汉人,特别是年轻人可能都没见过。”许多老建筑都曾被奶黄色涂料或青石漆粉刷过外立面,原貌因此被覆盖。以港务集团仓库为例,修缮之前该栋建筑被层层彩漆包裹且建筑体量十分巨大,直观上依稀能辨识出其西方古典的建筑样式,但建筑细节及基本历史信息被大量覆盖。工程师们在档案馆、图书馆以及网络论坛上寻找了大量历史照片甄别比对,发现原来该栋建筑为原日清汽船公司仓库。
相关负责人介绍,修缮过程首先要对立面彩漆进行清洗,但由于该建筑花饰年久失修,无法承受高压水枪的压力,只能通过工人对每处花饰逐一人工打磨,再依据历史照片最大化还原原貌。
除了老建筑修复,现代建筑整治也是本次修缮工作的一部分。乐福酒店位于原美国领事馆右侧,由于建筑立面平淡呆板,窗框色彩跳跃,与周边历史建筑群显得极不协调。负责人透露:“我们对建筑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深入勘察了建筑结构情况,并对窗洞等细部尺寸精细测绘,采用深灰与浅灰相间的色彩重新粉刷外墙,并增加立面竖向构件凸显趣味性,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强调纵向线条以契合古典建筑的优雅。”
据悉,本次立面整治规划将陆续对沿江大道江汉路至长江二桥段内500余栋建筑进行整治修缮。
沿江大道亮点景观
沿江大道打造了舒适的步行空间
“城市阳台”打开长江水岸线
垂江小巷串连武汉地标景观
中华路码头是每年武汉渡江节的入水点,也是武昌市民亲水纳凉的去处。但由于树荫遮蔽、商铺云集等种种原因,中华路码头及周边区域并没有很好地展现“一桥飞架南北,龟蛇锁大江”的武汉特色景观。
近日,临江大道武昌江滩段围挡拆除,中华路码头呈现出了全新的景观。从前水平的观江台被改造成了错落有致的红木色栈道,从临江大道一直延伸到水岸边,市民可走上栈道远眺长江,或沿栈道抵达水岸边亲水。观江台下层商铺全部撤离,形成了一条浮雕文化长廊。紧邻观江台最高处的废旧餐厅也变成了一处纪念展示馆,陈列着有关城市文脉的历史物件。
站在栈道上可以看到,沿江边码头都已被集并在一处,水岸线与栈道相连向两端延伸,相较于改造前扩大了至少一倍。武汉市规划研究院规划专班负责人称:“我们改造中华路码头的初衷就是想要释放更多滨水空间,把江滩‘还给’市民,打造滨江宜人、景观独特的‘城市阳台’。”
除了滨江改造,规划还将民主路往蛇山方向打通,串联武汉地标黄鹤楼、小吃一条街户部巷,市民可从黄鹤楼沿民主路穿过户部巷,直接步行至江边。
三阳路街边雕塑传递环保理念
“城市小景”吸引市民驻足留影
城市大范围改造变美的同时,街道里也悄悄涌现了“小景观”。近日,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一层门前新增了一处水景雕塑,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留影,纷纷夸赞:“这里像一个小湖景。”
2019年“十一”前夕,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门前围挡拆除,露出了一块近300平米的镜面水景雕塑。不规则黑色“岛”状区域被三厘米流动水面覆盖,靠近京汉大道一侧还立有四个大小不一的旋转雕塑,均以氧气的化学符号O2为造型主体,通过多层叠加组成立体球形,在电机的作用下与水流同时“运动”,名为《拥抱希望O2》。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介绍,这里采用了切割的设计手法,划分出岛状的花坛和水景区域,弱化市政道路与前门广场的疏离感,使空间更开敞。镜面水景与建筑落柱结合处设置涟漪状的光带,搭配景观雕塑装置,既弱化了建筑的线角,也焕发了场地的活力。
据悉,整座雕塑想要倡导的内容就是资源保护,而氧气是生命的基本来源,是一种不可重复和不可替代的资产,必须得到保护。为应对当下过度文明所带来的全球污染,在建设“创新引领的全球城市、江风湖韵的美丽武汉”的新时代,每一个武汉人都应该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类似的艺术景观,在武汉市都市产业大厦侧门也建了一个。镜面水景上,玫红色方块与白色圆环若即若离,看似两者毫无关联,但站在圆环前以玫红色方块为背景,打开手机镜头可以看到“玫瑰色的你”,寓意透过玫瑰色的眼睛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世界。
【链接】
专家指出:“还路于人”是全球趋势
武汉将进入公共视觉管理的时代
对于武汉城市品质提升带来的变化,专家们也有很多话要说。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周婕感慨:“这几年武汉的变化都是肉眼可见的,沿江道路变宽,整体立面翻新……长江主轴建设让城市色彩愈加丰富。”
她认为,沿江大道是武汉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线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未来展示国家中心城市和未来世界城市的亮点区域。就中华路码头来说,规划不仅良好地展现了临江滨水资源,还考虑了武昌古城的历史文化环境,利用景观将黄鹤楼、蛇山、户部巷、长江大桥等文化节点串联。
她强调:“本次规划的理念从重视交通效能变成了全面关注人类交往和生活方式,是一次很大的转变,这也是全球规划‘卓越化’滨江道路的整体趋势,街道应建设更多的宜人空间,激发城市活力,让沿江大道景观成为武汉对话世界的形象窗口。”
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经常出差各地,近几年,他收到了不少国内外朋友对武汉长江主轴景观的夸赞。“总体来讲,整个城市的建筑、景观、立面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长江主轴已经打出了武汉品牌,城市建筑方面现在的外立面更注重于呈现不同材料的肌理,表现出了每栋建筑多样化独立的个性。但能够打动人的单体建筑还是不够,武汉需要规划更多原创独立具有艺术性的建筑形态。”他认为,提升城市景观不是做几个雕塑种几棵树就能解决的,凡是呈现在户外的建筑形态,都应当被认真设计斟酌,用艺术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改变城市,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城市的变化。
傅中望指出,武汉已经逐渐进入了公共艺术视觉管理的时代,各个领域的专家乃至普通市民都应当参与到公共艺术的设计,对城市艺术综合化管理,共同为打造美丽武汉出谋献策。(撰文:胡维佳 徐靓 供图: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