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汽车逆势跑出“加速度”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前8个月,襄阳市规模以上汽车产业产值1449.29亿元,同比增长9.4%;整车产量22万辆,同比实现正增长。同期,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下降12.1%和11.0%。
在全国汽车产业“盘整”的大势下,襄阳汽车走出了一条加速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紧盯新品,不断优化供给侧
10月13日,东风日产襄阳工厂的流水线上,一台台奇骏SUV正在装配、调试、下线。
“2018年5月26日实现量产,2019年前9个月产量4万多台。”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介绍,该款车型时尚大气,销路好。
不仅是奇骏,2018年11月12日,首台第七代新天籁也在东风日产襄阳工厂下线,标志着这款畅销汽车实现量产。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襄阳制造的竞争力。”襄阳市经信局局长段细柱介绍,该市近年来先后导入了天籁、奇骏、楼兰、英菲尼迪等中高端畅销车型,从而使生产结构优于全国形势。
2017年底,襄阳市与东风汽车集团公司签订《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7—2021),双方共同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百万量级整车制造基地。
在天籁、奇骏等新车型的带动下,风神公司襄阳业务板块去年整车产量19.9万辆,增长17%,实现产值371亿元。
2018年初,国内首批国六排放涡轮增压发动机在神龙襄阳工厂下线,比国家法规要求提前两年;2019年6月,东风康明斯发动机国六新品在襄阳工厂上市;这些抢前一步的先手,都为“襄阳轻卡”产销赢得了市场先机。
抢占风口,积极进军高精尖
10月11日,国内首个智能汽车试验场在襄阳市高新区,作为东风试车场的三期项目建成。
该项目可实现5G网络全覆盖、厘米级精确定位,是国内第一批具备完整新能源汽车试验能力的检测机构,一并建成的还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环境风洞试验室、国内首个氢燃料电池试验室、7万平方米操稳评价动态广场等,
“在襄阳即可‘模拟全球路况’。”襄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邓卓海介绍,该市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先后引进东风、美洋等一批新能源整车项目,并创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
2016年7月20日,由襄阳制造的首款纯电动轿车——东风俊风ER30在高新区下线。
2019年7月,东风襄阳旅行车氢燃料电池客车通过防撞实验,预计年底正式下线。
2018年,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4万辆,创下历史新高。2019年前9个月,预计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15.4%。
智能网联汽车方兴未艾。2019年4月,一辆没有驾驶座、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的电动移动出行服务平台,在襄阳达安检测中心门口亮相,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在襄阳落地献上一份厚礼。
9月初,襄阳与上海一起,正式成为国家认定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封闭场所测试基地。
拓展外延,全力做强产业链
“整车是龙头,但零部件产业链的产值占全产业超过七成。”襄阳市经信局总经济师杨志国介绍。
为提升配套效率和规模效益,襄阳市对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打出招商引资“组合拳”。该市规定,凡税收在襄阳市缴纳、两年内投产、设备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配套供应企业,自投产之日起给予一次性相关奖励。
2019年前7个月,襄阳市领导先后13次带队开展精准招商,汽车产业专班先后拜访长城汽车、东风、时空电动、麦格纳中国、三环等企业,新签约引进项目44个,协议投资额达208亿元;同期新开工汽车及零部件项目42个,合同投资273亿元。
“已在全国格局中形成了较为完整、较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杨志国介绍,目前该市以东风汽车襄阳基地为主体,以风神汽车、神龙汽车、东风德纳车桥等为龙头,汇聚了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动机、车身、车桥、变速器、车架、电气和仪表系统等系列产品均可实现本地生产配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永辉 通讯员 李俊 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