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湖之畔崛起“静脉产业”
图为:博源环保废旧家电拆解生产线。
人的身体里,静脉血管承担着把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重任,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部分。
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产业,被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
9月底,黄石市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总投资20亿元的光大静脉产业园成为最大亮点。
矿坑越来越深、资源越来越少,着眼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黄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一路领跑工业经济,成为全市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收破烂”问题上了深改会
一排排旧冰箱在传送带上运转,破拆箱体、取下压缩机、收集铜线……每经过一个工位,箱体上的有用部件就被拆下一些。
10月13日,大冶有色博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废旧家电拆解生产线一派繁忙。
这是一家具有年拆解120万台家电能力的公司,也是湖北为数不多的国家“城市矿产”回收基地,为大冶有色、新冶特钢、白莲河铝厂等企业提供了大量原材料。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1.2亿元,2019年截至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
面对蹭蹭上涨的数字,公司党委书记袁静波却高兴不起来。“回收废旧家电一般不开发票,拆解产品销售,却必须开票,无法抵扣增值税,摊薄了公司利润。”
城市矿产回收的源头是废品回收站,老百姓俗称“收破烂的”。他们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实际上是工业“静脉血液”回流的重要环节。
企业的痛点就是党委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如何解决资源回收企业的发票问题,支持他们加快发展?
2019年以来,“三废”(废铁、废钢、废铜)行业税务问题被列入黄石市委深改委会议的重要议题。“黄石是废旧钢铁消耗大市,本地自产废旧钢铁无法满足需求,引导废旧钢铁回收企业加快发展,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会议达成共识。
“经过多次汇报沟通,省税务局下发了71号文件,对符合条件的废旧金属回收企业,实行按需领用发票……”9月,市税务局通报最新进展,并提出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印证再生资源业务的真实性,从而堵住虚开发票的行为。
市财政局也端出了试点先行的财政奖励政策,“将新港园区废旧物资加工贸易项目列为市政府重点支持项目,支持建设废旧汽车拆车基地,构建网络平台、废钢企业、税务部门多方会谈机制。”
黄金山垃圾场里刨“黄金”
2019年8月13日,收到湖北省生态环境厅颁发的7万吨/年的危废物品经营许可证,湖北大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谌宏海长舒了一口气。
过去,这家全省第一批拿到危废许可证的企业,只有3万吨/年的危废产能,处理大冶有色的烟道灰后,再无空间。“黄石是全国第三大印刷电路板产业基地,本市企业产生的固废还要运往外省处置,大江能否为更多本地企业提供环保保障?”2018年6月,黄石市委主要负责人的一番话,坚定了谌宏海扩大产能的决心。
上马6000多万元的技改项目,扩大产能的申请很快获批。
消息传到位于黄金山的工业新区,印刷电路板企业纷纷上门。上达电子的废液、西普电子的含铜污泥一车车拖到大江。“仅物流成本一项,就下降80%。”这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喜形于色。
黄金山的“垃圾”在大江眼里可是宝贝。第一步湿法工艺,提取含铜金属、硫酸锌等,销售给冶炼企业炼成纯度更高的金属;第二步火法,提取铅、铋、锡等,卖给电子企业、医药化工企业,用于精密元器件;再进一步筛选、提纯,还能提取金、银等稀贵金属。
更大的循环来自炉渣选矿:大江从炉渣中提取铜,直接用于冶炼高纯度阴极铜;提取非标铁金矿,广泛用于煤矿、钢铁等企业;剩下的尾砂,也是重要的水泥生料,本地的华新水泥、外省的海螺水泥,都是他们的客户。“吃干榨尽”带来财源滚滚。2018年,大江环科产值达到12亿元,2019年截至目前,已经实现产值9亿多元。
着眼不可再生资源高温裂解、安全填埋,2019年4月,大江环科牵手光大环保,在黄石市下陆区长乐山工业园区征地500亩,启动静脉产业园项目。
更多“加柯奇迹”在这里上演
含硫烟气被视为“蓝天杀手”,低空含硫废气的排放,让蓝天被雾霾笼罩。
2015年底,加柯环保中标黄石某大型国企的烟气处理项目后,把工厂从潜江整体搬迁到黄石,以含硫烟气、粉尘为原料,通过与纯碱进行化学反应,生产无水亚硫酸钠和焦亚硫酸钠。“我们的产品都是基础化工原料,由于纯度可控、质量稳定,一上市就销售火爆,不少企业预付定金抢购,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黄石加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拓展经理蔡建红介绍,公司2016年投产,2017年销售收入 7000多万元,2018年达到1.4亿元,2019年上半年实现产值1亿多元。
从零起步到进规上亿,加柯环保一夜之间长成“小巨人”,这背后,是国家环保政策约束的结果,也是企业瞄准市场果断进军的成果,更离不开黄石工业经济的滋养。
大冶有色、新兴铸管、华新水泥、宝武涂镀……如果说这些“巨无霸”工业企业是黄石经济的大动脉,那么,承担“排污纳垢”“吐故纳新”重任的环保企业,就是黄石经济不可或缺的静脉血管,动静结合、相互配套,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2018年,黄石节能环保产业有规上企业35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9%;利税5.47亿元,同比增长18.2%,远高于全市同期工业经济年均增长水平,是全市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被列入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效益可观,门类也更加齐全:以东贝集团、湖北迪峰、大冶斯瑞尔为龙头的高效节能技术装备产业,以建材节能设备总厂为龙头的工业窑炉等工业节能产业,以徐风环保、蓝天环保为龙头的大气治理产业,以大江环科为龙头的尾矿资源化和工业废渣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以及废旧家电、机电、汽车拆解资源化产业基地,正在加速前进。
磁湖之畔,“静脉产业”未来可期。(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通讯员 丁元拾 刘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