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纪实
原标题:把文明之花种进居民心中——黄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纪实
9月10日晚6时许,阳新县黄颡口镇居民柯老汉拿上小板凳来到滨江广场,这里已是人头攒动。晚7时整,“时代楷模”陈立群的先进事迹影片在广场电子屏上播放。
在城区广场播放主旋律影片,在乡村开展惠民文化演出、读书会、理论宣讲会、村民文娱活动,黄石市大力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新思想文化阵地。
文明教育课堂遍城乡
2018年8月,大冶成立全国首个文明学院,探索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大冶整合现有基层阵地,以城区为主体,统筹城乡共建,建立学院总院、分院、教学站、教学点四级教育平台,同时依托阅读驿站、公益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构建教育网络。
在大冶首家读书驿站,创立者郑昌香把300平方米的大厅一角辟成标准书吧,落地书橱、长条沙发、免费WiFi和茶水,只要开门,市民总是满满的。
四合院、琉璃瓦,古朴典雅……走进大冶市灵乡镇坳头村幸福院,一股清风扑面。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里,大红圆柱、宽敞舞台、电子大屏幕,犹如置身一座大礼堂。“过去,这里是大摆宴席的场地;如今,变成举办精神文化活动的阵地。”村支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吴兴汉介绍。
坳头村矿产资源丰富,曾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但村民喜欢攀比、大操大办。后来,出台村规民约,坚持喜事廉办,丧事简办。潜移默化中,红白喜事宴席桌数少了,标准低了,仪式简单了。
心通带来路畅
“路基终于铺好了。”9月10日,看着一条长362米、刚铺上石子的道路,黄颡口镇花果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志良感慨。
花果村曾是阳新有名的贫困村。为改善交通环境,发展扶贫产业,村里规划建设一条通组公路,并与320省道相通。“公路长1200米,有362米要占用2组村民3亩多田地。”刘志良说,从2016年初开始规划,路两头都修好了,但卡在2组村民那片地上。
原来,村委会位于3组,2组村民认为修路是为3组村民好。村组干部轮流做工作,但村民丝毫不松口。这一卡就是近4年。
2组村民到村委会要多绕行2公里。2组村民李祥满流转198亩地发展“稻虾连作”基地。路不通,生产资料、机械进出靠人抬。
7月24日,“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送戏到花果村,村民们扶老携幼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看戏。“看戏前,2组不少村民在3组转悠,看到这里瓜果飘香,产业发展红红火火,落差感顿生。”来自2组的村委会委员李远举说,戏唱的都是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大家越看越坐不住,脸红得发烫。
戏还没演完,村民们便推荐李祥满为代表找到村支部书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梁三学,表示全力配合修通断头路。57岁的陈细花在路旁有1亩多红薯地,她拔掉红薯苗,让地于路。
志愿队伍挑“大梁”
8月底,阳新县兴国镇东岳社区志愿者上门为辖区内老人开展志愿服务,打扫卫生,给老人们剪指甲,陪老人们聊天,55岁的杨裕兰干得特别开心。
杨裕兰家住东岳街120号,80多岁的婆婆朱玉英瘫痪在床6年多,她每天坚持给婆婆擦洗翻身、端屎端尿,从无怨言。在她的照顾下,婆婆从没长过虱子,也没生过疥疮。每逢佳节,社区都会走访慰问,志愿者也经常推老人出去散心,给老人送营养汤等。她深刻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决心做一名志愿者回报社会。
她投身志愿服务,每当社区为老人做公益活动时,她都积极参加。
2019年以来,东岳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队伍,组建5个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经常性文明实践活动。截至目前,该社区有注册志愿者2000多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志刚 通讯员 蔡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