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通城幕阜山产业带从绿色起步
巍巍幕阜,莽莽群山。
从空中俯瞰,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蜿蜒数百公里,从咸宁南部三个县穿行而过,沿线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2016年8月,咸宁决定,以境内277公里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主线及两条支线为基础,在沿线的通山、崇阳、通城三县建设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将这条产业带建成“生态带、旅游带、文化带、发展带”,打造国家级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示范区、中国“中部绿心”展示区。
通城是这个产业带的起点,涉及麦市、塘湖、四庄、沙堆、关刀等5个乡镇。
3年过去,通城发展如何?
红色旅游:“靠山吃山”有了新吃法
1927年,开国元帅罗荣桓被派往通城开展农民运动,拉开了鄂南秋收暴动的序幕。塘湖镇成为当年运动的重要策源地。
如今,走进塘湖镇荻田村,硕大的红色火炬雕塑引人注目,上书七个大字:元帅从这里起步。新建的通城秋收暴动纪念馆前,罗荣桓元帅雕像气宇轩昂、雄姿英发。
3年前,荻田村只有一条破烂的石子路。2018年,这里修建了12.5公里的黄袍山红色环线公路,乌黑的沥青路成为沿线4个村的致富路。
塘湖镇党委副书记黎雄介绍,塘湖镇山多地少,原来主要靠开山采石、挖石灰窑谋生,不少山体被挖得满目疮痍。如今,为保护生态,采石场、石灰窑逐渐关停。但不挖山吃什么?几番比较,眼光向开发红色资源聚焦。
修路架桥、保护山体、建设纪念场馆,黄袍山帐篷节、全国自行车户外公开挑战赛……一系列文化旅游节会在此密集举行。以前乏人问津的荻田村,2018年游客达1万多人,2019年到此参加红色文化教育的党员群众已有5000余人。
不仅是荻田村,红色环线公路邻近乡村都吃上旅游饭。8月27日中午,望湖村村民吴忠祥在“忠祥农庄”忙开了。3年前,老吴开办农庄,外来客少,一年营业额才万余元。2018年,营业额已有5万多元。2019年全国自行车挑战赛期间,农庄大小包间被挤满。“发展红色旅游,为老百姓找到了营生好门道。3年前,村里只有2家农庄,去年底新增6家。前不久,在武汉当厨师的儿子也回来帮衬,这日子越过越好。”
特色种植:摒弃大路货
关刀镇新建村,一排排藤架密密麻麻伸向远方,用力一拉,藤架上的植物露出粗壮的根茎。
“这是今年才栽种的葛根。”该村党支部书记潘国继介绍,这片基地原来种甘蔗、水稻,但产量低,难赚钱。通城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新建村因势利导引进企业流转土地,种植葛根。
潘国继说,葛根可以每年摘、也可以两年采摘一次。两年生的葛根亩产可达8000斤,按市价每斤2元计算,每亩收入达1.6万元。“原来村里乏人问津的土地,如今流转价格涨到480元/亩。村民们既可享受租金还可在基地打工,一年打工收入有万余元。”
发展特色农业,通城聚焦中药材、油茶等持续发力。
四庄乡小井村,一人多高的油茶树漫山遍野,邻近几个村上万亩的连片油茶基地郁郁葱葱。
寺背村村民王正义家有一片10余亩的山林,原来种过花椒、茶叶,但收入一直不见起色。2013年,王正义开始种植油茶树,2018年进入盛果期,2019年亩产可达七八百斤。他说,通城建有茶油加工龙头企业,近几年油茶果收购价稳定,2018年达1.7元/斤。按此计算,一年光油茶果可卖近2万元。算上其他种田收入,一年务农收入可有四五万元。
目前,通城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沿线5个乡镇种植油茶面积18.5万亩,进入挂果期的有11.5万亩,在咸宁各县居前。丰产期油茶平均每亩挂果1600斤,按2018年收购价算,一年可为农民增收3亿元。
绿色产业:培育精深加工龙头
麦市干子,色香、味美,其工艺传承至今已有400余年,但遗憾的是,多年来一直没有知名龙头企业。
2016年,麦市镇领导找到当地一位企业家:麦市这么好的资源,何不发展深加工业,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双方一拍即合。
湖北省兴龙生态农业农展有限公司就此设立。该公司投资上千万元,大规模流转土地,种植八月瓜、黄精、金丝皇菊等。2018年,该公司出资购地,建设大型食品工厂,目前工厂开始内部装修,部分车间有望10月投产。
农产品精深加工如星星之火,正在点燃。
沙堆镇福人九井峰茶业有限公司上千亩的茶园正在拓宽道路,新引进的茶厂加工设备陆续投入使用。
该公司总经理李伟松介绍,不同于一般的茶叶种植和加工,该公司倡导“以制药的标准制茶”的理念,每一个工序都要求达到科学规范。“比如施肥,一般茶农只撒在土壤表面,我们研发出机械施肥机,施肥深度30-40厘米,且不损伤茶树。去年,九井峰茶叶赴韩国首尔展销,深受韩国消费者喜爱。”
通城县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通城拟将产业带建设成幕阜山现代农业示范走廊、华中新型清洁能源基地、新兴产业创业就业试验区和扶贫脱贫新农村样板,形成“一线串珠、辐射全域”的绿色发展格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萌 通讯员 黄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