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莲型杂交水稻将由“中国饭”变成“国际饭”
研究咨询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摄影 项俊平
国际在线湖北消息(张永良 通讯员 项俊平):一项由10位院士领衔参与,旨在推动红莲型杂交水稻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应用的研究咨询项目于8月29日在武汉大学正式启动。
该项目名为“红莲型杂交水稻国际合作发展战略研究”,依托武汉大学研究团队进行研究,由杂交水稻专家、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颜龙安院士领衔,参与院士还包括朱玉贤、龚健雅、张启发、谢华安、罗锡文、陈温福、陈剑平、万建民、张洪程等。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深度合作,为当地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红莲型杂交水稻由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团队积40年之力培育,是国际公认的杂交水稻三大细胞质类型之一,是我国杂交水稻重要的遗传资源。它既可在我国长江流域用作中稻,华南稻作区用作早、中、晚稻种植,也适合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推广种植。其中珞优8号是湖北省首个中稻超级稻品种,连续8年被列为湖北省主导品种,连续7年被列为国家主导品种。2013年“红莲型新不育系珞红3A与超级稻珞优8号的选育和利用”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在当日举行的项目研究启动式上,著名水稻专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谢华安院士表示,红莲型杂交水稻耐高温、适应性广、产量高、米质优等特性,在“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和很大的市场空间。
据介绍,该研究项目将调研“一带一路”沿线代表性国家种植红莲型杂交水稻的最佳区域,提出红莲型杂交水稻在这些国家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提供切实可行的推广方案和品种适应性改良建议;评估这些国家稻米市场需求和潜力、评估推广红莲型杂交水稻的限制性因素和风险,提出种植、管理、品牌打造等计划方案等。
目前,项目研究团队已访问了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等国,与当地科研院所和企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了本土化科研合作育种工作。
外国代表参观武汉大学杂交水稻鄂州实验基地 摄影 项俊平
远道而来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农业厅厅长Mr. Shahzad Sabir、旁遮普大学教授Dr. Muhammad Ashfaq、孟加拉国超级种子公司主席Mr. Mohammed Masum和越南宁平省农业厅厅长Mr. Vu Nam Tien对红莲型杂交水稻在当地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
据不完全调查,近年来红莲型杂交水稻在国内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种植累计超过4亿亩。
研究项目联系人、武汉大学教授朱仁山称,红莲型杂交水稻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的推广应用,对于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实现我国优质杂交稻种子出口,提高东道国水稻产量和农民收入,保障国际粮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