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万山特车:从大山走来的超级搬运王

2019-08-28 11:20:00|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万山特车:从大山走来的超级搬运王

图为:万山特车并车运输2236吨化工罐体。(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供图)

  8月4日,广州南沙区龙穴岛黄埔文冲造船厂。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第二节钢壳管节(E2),即将转运至江岸边的“黄船030”号。

  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重达1.2万吨。尽管运输距离只有200米左右,但起运这样一个“大家伙”可不容易!

  深中通道连接珠江东西两岸,其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深海沉管隧道,整条隧道由32个这样的“大家伙”连接而成。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简称万山特车)研发生产的自行式模块运输车主担本次搬运。

  现场,大家屏住呼吸。只见28台模块车自由组合、步调一致,钻入支架下方托起“大家伙”,从船厂平稳驶出,抵达“黄船030”号,“大家伙”稳稳地坐在了船体的支架上,整个运输时间在3个小时左右。

  万山特车,又一次完成了超级挑战。

  专做特种运输装备

  万山特车,从远安县的深山中走来。上世纪80年代,万山牌面包车曾风行市场。“90年代初,万山面包车在短暂辉煌后逐步退出市场。2002年,我们迁至孝感后,便把重心放在重型工程运输装备的研发生产上。”副总经理王力波追忆往昔。

  2005年,万山特车首台重型平板运输车成功问世。

  销往哪里?造船领域。此前这一领域一直都是德国装备巨头的天下。“最难的,是让别人相信你有能力做这个事。”王力波说,为了让中国制造的特种车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万山特车将这台车免费赠予长航集团宜昌船厂试用。

  相同的性能,价格却比进口装备低一半。万山特车的产品赢得了宜昌船厂的青睐,借此打入国内造船市场。

  订单如雪花飘来。仅2008年一年,万山特车便交付了60余台平板运输车。“当时平板车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候,6家公司抢1个订单。”王力波说,这释放出一个信号——平板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很快,万山特车盯向高端,进军自行式模块运输车市场。模块车以轴线为单位,由多个动力车组自由拼接、联动作业,可同步前进、倒退、原地转向、水平移动,能轻松运输千吨级货物。

  2009年,万山特车的第一代模块车诞生,迅速风靡各大造船厂;2012年,第二代模块车问世,每轴线可载重40吨;2015年,第三代模块车问世,每轴线可载重48吨……

  如今,万山特车已占领全国70%的模块车市场,研发生产的10多种模块车产品个个“身怀绝技”,客户不仅有来自国内的造船、公路、铁路、油田、冶金等行业龙头,更有韩国、挪威、印度、巴西等20多个国家的造船厂、航运公司。

  巨轮下水,轻轻一托就起来

  2015年1月14日,武船双柳基地尝试完成了一项新的船舶下水移船方式——模块车整体移船。“过去在内河造船,下水滑道和船台之间要铺设固定的移船钢轨和相应移船设施,投资大,且占用大量场地资源。”武船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将长百余米、重5200吨的船舶,以更灵活的方式从船台搬运到下水滑道?万山特车接下了这个挑战,尽管这一重量已超过当时国内运输车辆的载重极限。“我们想用10个自行式模块车车组联动作业,来运载这个‘巨无霸’。”电气工程师余佳介绍,运载船舶的车组共有154轴线,并联后总长度达120米,仅车轮就有616只。

  驾驭如此多的轮胎,需要先进的控制系统,余佳是负责编写多车并车程序的工程师之一,她需要根据试车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修改程序,直到所有的车辆实现完美同步。

  上百次试车,上百次修改方案,要么有车辆掉队,要么有车辆偏离预定轨迹……一段时间,余佳和她的团队接近崩溃。

  但航天人“绝不服输”的精神激励着余佳和她的伙伴们。他们团队协作、彼此打气,计算、修改、上传、测试,一遍遍调整,一点点摸索,终于编写出完美的并车程序。

  起运当天,万山特车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完成移船。“使用后不占用场地资源,平时还能拆分成若干个平板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武船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此后,万山特车完成一次又一次超级挑战:2017年4月,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火箭推进剂,由万山挂车转运;我国首艘国产航母成功下水,也由万山重型平板运输车提供船体分段运输。

  百车联动,万山智造攀新高

  故事回到深中通道上来。

  早在6月25日,万山特车就成功起运了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首个钢壳管节(E1)段。该段钢壳管节长123.5米,宽46米,高10.6米,重达8716吨。

  执行该项任务的模块车产品共136轴线,其中72轴线使用的是新版本模块车产品,64轴线使用老版本产品。“两款车型从设计到操作都相差甚大,只有先对老版本车型逐一进行版本升级,让两者操作系统实现一致,然后再编写并车程序。”万俊解释,使用新老两个版本车型,是客户出于成本考虑提出的。“版本不同,并车难度会相应增大,现场还有别家公司的移船小车一同作业。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实现自家模块车产品的完美同步,还要与现场的移船小车‘打配合’。”重工所副主任设计师万俊介绍,这不仅是迄今为止搬运重量最大的一次挑战,也是并车难度最大的一次挑战。

  2019年4月,万俊作为万山特车“先遣军”一员,来到龙穴岛“保驾”。经过一系列技术攻关、装配调试,两款车型终于达到了适配效果,实现同步联动。“保驾”团队又加紧同移船小车磨合。

  6月25日,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钢壳E1运输任务告捷。万俊并不觉得轻松,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弥补设计上的漏洞,避免再次发生新老版本不适配的尴尬。“客户需要运载什么,我们就要拿出定制的解决方案。”重工所副所长冯海青介绍,每一次挑战的完成,都可能伴随着技术上的突破,甚至诞生新的发明专利。

  如今,万山特车研制生产的民用重型平板运输车已达五大系列50多个品种,单车载重吨位涵盖35吨至1000吨级,获得国家专利百余项,成为重型平板运输车通用技术国家标准的制定者。

  很快,万山特车的第四代模块车即将问世。这次升级,不仅将每轴线的载重提升至60吨,还有望实现用电脑代替驾驶员、操作手,去控制那些复杂的机械结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春保 通讯员 李琦 张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