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把“巨伞”撑立银杏之都
如海浪涌动,似巨伞擎天。远远望去,已经崛起的汉十高铁随州南站造型独特,气势非凡。8月20日,中铁建工随州南站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万文涛说:“这样的建筑风格,就是为了彰显随州银杏的特色,让旅客来一次就记住一辈子。”
5个月搭建“巨伞”
项目部里,有一个随州南站模型,站顶是一片片巨大的金黄色银杏叶,如伞状矗立。“这个造型,是专门为随州站设计的。”万文涛介绍,银杏是华夏古银杏之都随州的一张耀眼名片。中南建筑设计院以金黄色的银杏叶为主要设计元素,站房建筑效果图恰似古树古村交相辉映,最终在众多竞选方案中拔得头筹。
这不是中铁建工在鄂承建的首个铁路工程,却是最具特色的工程。随州南站站房建筑面积近2.9万平方米,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地下各两层。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正在做内部装修。
顶着热浪进入站房,27米高的屋顶令人仰视。站房主体结构由24个24×27米的伞状单元体组成,两侧是竖向窗格高低错落的建筑,构成宽敞明亮的候车空间。
万文涛说,站房屋盖为空间异性桁架结构,支撑为24根钢骨柱,这个设计创意国内是第一例,但每把“巨伞”构件多达258个、重达160吨,作业面窄,只能吊装,将设计转化为可施工的方案难度很大。
经过反复设计、模拟,发现原计划采用的300吨履带吊车不够用,最终改用450吨履带吊车,并联合多辆汽车吊,才得以完成。
钢结构的拼装精度,直接影响后面的敷膜等工序。如何确保工程精度与进度?万文涛介绍,先是在场外实体模拟搭建,如同先建样板房那样,找到其中的关键技术环节。现场安装时,再与电脑BIM三维模拟同步进行,在电脑上发现问题后随时对现场纠偏。有了BIM的帮助,梁对梁的偏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单元对单元的偏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
说来容易,操作实难。就是这组钢结构,施工方从2019年元旦一直忙到5月底,许多家在北京的员工春节也没过好。“我们正在冲刺交通部的科技进步奖、全国钢结构协会的钢结构金奖等多个大奖。”
满世界找材料
记者在现场看到,站房内外,三四十台曲臂车、剪刀车伸向高空,搭载着工人们做吊顶、外墙装修之类的工作。“建设高峰期,站房内外有七八十台施工车辆,纵横交叉作业,安全生产组织管理难度大。”“争取9月20日完成外幕墙施工,9月底完成出站层装修施工,同时完成公共区域铝板吊顶、墙面、地面装修及办公区全部装修施工。”
站房二层进门右侧的一座“巨伞”,已经安装好了无色透明的ETFE膜。“伞状单元体底部覆的是ETFE膜,厚度仅0.3毫米。”这种膜薄如A4打印纸,张力却比同样厚度的钢板还强,抵抗温度变化,可自清洁,耐腐蚀。更重要一点,这种膜透光,可见光传播比率为75%。但这种膜难找,找银杏叶那样的金黄色且透光的膜难上加难。“满世界找材料!一点都不夸张。”
据介绍,以前国内工程中,鸟巢、水立方、北京世博园蝴蝶馆等建筑,用的是单曲面或平面单层ETFE膜。随州南站用的是双曲面造型,施工难度更高。为了找到符合设计需求的膜材料,在全国建设了300多座站房的中铁建工,充分利用自有资源,从随州找到北京、上海,又从国内找到国外,发现全球仅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的数家公司可生产。经过多方比较,最终选定德国一家公司生产的材料。
从提出需求,到企业接单,再到企业前期研发准备生产,前后花费大半年。“昨天材料才由德国发到香港。”据介绍,因为材料的横向与纵向受力不一致,宽仅1.5米、1万余平方米的材料从香港出关后,还要到深圳某公司进行专业裁剪、拼接,以便安装。“等膜材料到位,我们要加紧冲刺。”万文涛说,项目部已制定出详细计划,高质量为一把把“巨伞”贴上金黄色的“伞衣”,在10月15日前全部安装到位。下一步,将优化装修节点做法,精益求精,把随州南站工程做成湖北的样板工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徐向军 实习生 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