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所高校400师生在武汉切磋地球物理
原标题:30所高校400师生在汉切磋地球物理,武汉这所学校获两个一等奖
地震是否可以预测?机器学习是否能够有效解决地震资料解释的核心问题?8月23日到26日,第五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来自全国30所高校、68支团队、400名大学生就地球物理知识展开激烈角逐。
比赛现场 通讯员祁阳阳供图
经过紧张的3天比赛,竞赛团队通过视频展示、现场自我展现、个人必答题、团队必答题、团队抢答题、综合论述题和辩论题等7个比赛环节的精彩比拼。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代表队在答题 通讯员祁阳阳供图
“我们团队直到第4个环节的比赛才站上第一名,并且一直保持到最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重磁电勘探类竞赛队郭楚枫所在团队夺得一等奖,同时获得比赛最佳个人。他介绍,在前四轮的比赛中他们团队并不靠前,直到比赛的第4个环节团队必答题才占据优势,并且一直把这个优势扩大到最后。
郭楚枫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们的辩论题目是“引进国际先进电磁设备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他们团队给出的观点是,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不能放弃自己的研发,这一点深得评委的肯定,得了高分。
据悉,在固体地球物理类竞赛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得特等奖,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大学获得一等奖。在重磁电勘探类竞赛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得特等奖,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得一等奖。在地震测井勘探类竞赛中,中南大学获得特等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林大学、东华理工大学获得一等奖。竞赛同时颁发了最佳个人奖、最佳风采奖、最佳领队奖及最佳指导教师奖。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表示,竞赛旨在促进全国各大高校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运用地球物理专业知识的能力,在大学生中营造热爱学习、勇于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丰富和发展地球物理专业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模式,推进地球物理事业的普及与发展。(长江日报融媒体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李周波 祁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