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水清岸绿 提升仙桃颜值
图为:环境优美的皇河流域白鹭绕飞。(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潘登 摄)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
无论是“水乡田园”的城市定位,还是“四方发力”的战略布局,“水”成了仙桃绿色发展路上的思考题。
黑臭水体,怎么消灭?饮用水源,如何保护?破解治水难题,有啥高招?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何时不再是梦里的水乡?
近年来,仙桃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改善水环境、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歇。
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7月,汉江汉南村、通顺河港洲村、东荆河汉洪大桥三个纳入国家考核的断面,优良水体达标率为66.7%,地表水水质考核达标率为100%。
1654名河湖长走马上任
百公里汉江过境,蜿蜒旖旎;大小河流纵横,潺潺而行;数千公顷湖泊,波澜不兴……因为有了它们,仙桃之美更多一分妩媚和灵动。
8月12日,陈场镇小陈河剅台村断面,村民们划着船,手拿长杆漏网,打捞河中的漂浮物,志愿者们也在两岸清理杂草和垃圾。
自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以来,仙桃市1654名河湖长、37名河湖警长走马上任,实现了市、镇、村三级河长制全覆盖。
一场更大规模的清河行动还在进行。
仙桃市水利和湖泊局作为牵头单位,协调各方,负责清除河湖阻流设施,河道疏挖,实施河湖常态化管护和生态调水,仙桃市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经信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城管局等部门各司其职。
截至7月底,河湖岸线共清障除杂5560公里,清除水域行洪障碍264处,打捞水草1586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862处,封堵小型排污口86处,清运垃圾4800余吨,禁养区内386户畜禽养殖户全部关停。
“如今在河边散步,赏心又悦目!”张沟镇杨桥村许伦刚高兴地说。
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
高温下,汉南河北面截污管网铺设现场,大型挖掘机挥动长长铁臂,挖掘沟渠,仙桃市政工程建设工作人员忙着埋设管网、浇注混凝土。
以往,仙桃中心城区的排水系统多为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城区污水通过管道汇入水系。随着城市的发展,污水总量超出排污系统的消纳能力,导致未达标污水排到河道,形成黑臭水体。实施“雨污分流”旨在让雨水和污水“分道扬镳”、各行其道,雨水经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经污水管网到达污水处理厂,待水质达标后再排放。
2017年,仙桃市启动“四河三片一路网”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眼下,已完成黄金大道、仙桃大道、丝宝路等20余条主次干道雨污分流管网46.8公里;新建通顺河、仙下河东段等沿河截污管网31.1公里;疏通老城区城乡渠和四清河箱涵8100米。通过一系列改造,城区污水收集量由原来的8.5万吨/日提升到15.5万吨/日,仙下河、汪洲河等水环境明显改善。
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也在推进。目前,全市11座新建污水处理厂,全部转入试运行阶段;5座新扩改建污水处理厂正在通水调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在胡场镇,投资1800万元新建的污水厂已接通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的尾水正源源不断的从出水口流出。在线监测显示,出水口水体氨氮、总磷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排放标准。
据悉,全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建设项目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4.5万吨,尾水达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实施城乡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力争2020年底达到还净于民、还清于河、还生态于城市的目标。”仙桃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让治水深入“毛细血管”
流水潺潺,垂柳依依。8月15日傍晚,胡场镇下麻村,村民们晚饭后沿着步道散步。经过持续的小微水体综合整治,村里多处微水体变身“微景观”。
近年来,下麻村水系得以恢复,池塘变得清澈,村内沟渠也得到贯通,活水蜿蜒流经村落,给乡村平添几分灵气。
整治小沟渠、小池塘,是仙桃正开展的“小微水体”治理战的重点内容。
仙桃境内共有村管河流10297条、长7226公里,废弃坑塘约52万亩,这些小微水体与市管镇管河流纵横相连,最终都汇入通顺河出境。只有“动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全部贯通,全域水环境才可能实现有序循环。
仙桃要求各镇村对辖区内的水体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建立水体数量类比清单、主要成因清单、项目治理清单、销号报结清单、巩固提升清单“五张清单”。同时,编制时间表、任务书并向社会公开,划定重点作战区,确定项目表、责任人、时间表和任务表,实行挂图作战,整治完成后逐一报结销号。
在建设美丽河道的同时,仙桃将发动沟渠长、池塘长展开“畅通毛细血管”行动,将治水目标向小微水体延伸,力争让小沟、小渠、小池塘等小微水体明亮起来。
仙桃统筹推进全域河流治理,河湖管护进入新阶段,“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正逐步变成现实。(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李兵 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