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湖北考古界“挖出”一部曾国史

2019-08-07 09:30:49|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湖北考古界“挖出”一部曾国史

图为:枣树林墓地考古现场。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湖北考古界“挖出”一部曾国史

图为:曾侯宝墓文物。

  编者按

  8月6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南海I号”保护发掘项目两项重要考古工作成果。

  曾国在传世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近年来,鄂北地区多项重要发现连接起从西周早期到战国时期曾国高等级墓葬考古的完整链条,对研究曾国历史、曾周关系史和曾楚关系史,以及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湖北考古界“挖出”了一部完整的曾国史!

  十三位曾侯名字已确认

  8月6日,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介绍,近几年是继曾侯乙墓发掘之后曾国考古的第二次研究高潮。在国家文物局、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下,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主要承担单位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1年至2013年,随州叶家山墓地发掘了西周早期曾国墓葬,确认了两位曾侯,将曾国历史往前进了数百年。

  2014年至2015年,枣阳郭家庙墓地发掘一批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曾国墓葬,发现了较多曾国音乐考古的遗物。

  2016年至2017年,京山苏家垄墓地发掘一批春秋早、中期的曾国墓葬,其中曾伯漆墓出土“金道锡行”等铭文确认了曾国铜料来源问题,并且在墓地南侧发现了春秋时期冶铜遗址。

  从2009年开始发掘的随州义地岗墓群,2012年发掘了文峰塔墓地、2017年发掘了汉东东路墓地以及本年度发掘的枣树林墓地,确认了6名曾侯,即曾侯求、曾侯宝、曾侯得、曾侯钺、曾侯與、曾侯丙。

  方勤说,通过数年考古发掘,确认了曾国13个带有私名的曾侯:曾侯谏、曾侯犺、曾侯羊白、曾侯仲子游父、曾穆侯、曾公求、曾侯宝、曾侯得、曾侯昃、曾侯與、曾侯钺、曾侯乙、曾侯丙,极大完善了曾国历史进程,填补了两周史上关于曾国记载缺失的空白。最早的曾侯谏是西周早期,最晚的曾侯丙是战国中期。此外,包括白生、曾伯漆、曾伯琦等没有明确带“侯”字但是曾侯级别的,有8个。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伯谦教授对湖北一直以来的曾国考古工作高度赞赏。他说:“湖北考古界以课题引领,主动考古发掘,进展非常快。芈加墓编钟铭文出土意义重大,不仅反映了周王朝治理国家的史实,还原了当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铭文中出现‘夏、禹’,让我们对夏的认知又往前走了一步。”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刘庆柱研究员说,铭文中出现“夏、禹”,是考古实证了当时在国家文化层面,周人对“夏、禹”的认同。从出土器物上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代楚国融入中华文化圈的进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刘绪教授认为,湖北连续的考古成果,让曾国成为诸侯国中历史面貌呈现比较完整清晰,曾国国君名字也是诸侯国里知道最多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庆伟教授,是一位70后专家。他说,西周封国考古最成功的就是曾国,湖北考古界持续不懈地努力让曾国考古成为周代封国教研典范。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曾国逐渐清晰的历史是一个切片,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多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

  芈加墓是曾国考古唯一出土了编钟的夫人墓 楚国女儿曾经执掌曾国

  8月6日,随州枣树林墓地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郭长江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独家专访,揭开随州枣树林墓地考古发掘的“惊天”秘密。

  郭长江介绍,此次考古发掘,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围绕推进“考古中国”之“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项目,探讨春秋时期曾国与周王朝、楚国及其他诸侯国的关系和文化渊源,而主动展开的。

  国君级夫妇合葬墓曾被盗

  据介绍,已发掘的墓地墓葬形制比较一致,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向为东西向,墓葬分布从南至北时代渐早,墓地布局较为严谨。发掘最重要的收获,是M168曾侯宝及其夫人M169随仲芈加、M190曾公求及曾夫人渔M191两对曾国国君级别的夫妇合葬墓的发现确认。

  墓主身份均由出土器物上的铭文确定。M168出土铜鼎以及编钟铭文揭示器主为“曾侯宝”,M169出土铜缶以及编钟铭文揭示器主为“芈加”。这两座墓为曾国诸侯“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合葬墓。两座墓南北并向排列,M169在北,略小于M168。两者均被盗扰,曾侯宝墓(M168)残存有镈钟2件、甬钟13件、鼎1件、簋2件、簠2件、鬲1件、缶1件等青铜礼乐器;芈加墓残存有钮钟19件、缶1件、盘1件、匜1件、和1件等青铜礼乐器。

  M190出土铜壶、铜鼎以及编钟铭文显示器主为“曾公求”,M191出土铜鼎以及铜鬲显示器主为“曾夫人渔”。这两座墓为曾国诸侯“曾公求”及其夫人“曾夫人渔”并穴合葬墓。这两座墓也是南北并向排列,夫人墓在北略小于曾公墓。两者也被盗扰,曾公求墓可见残存铜礼器包括,鼎5件、方壶2件、圆壶2件、簠1件、盘1件、匜1件等,还出土一套完整组合编钟,编组情况为镈钟4件、甬钟17件、钮钟13件;曾夫人渔墓可见铜礼器组合,有鼎5件、簋4件、簠4件、鬲5件、圆壶2件、盘1件、匜1件。

  郭长江称,这两组曾国国君以及夫人并穴合葬墓的发掘,是曾国考古乃至两周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填补了春秋中期曾国考古的空白。

  芈加夫人掌控曾国实权

  曾侯夫人芈加墓出土的铜缶上有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郭长江介绍,7字铭文告诉我们,这件铜缶是楚王嫁女入随的嫁妆,而“芈加”是曾侯夫人,楚国称曾为“随”,说明曾随一家,基本解决了学术界争论不已的“曾随之谜”问题。同时,芈加墓出土的“楚王媵随仲芈加”铜缶和“加芈行匕”铜匕为曾随关系、曾楚关系提供了新材料,还为两周史、楚史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文献与实证材料。

  芈加墓里诸多器物上的铭文表明,曾侯宝死后,芈加曾直接统治曾国,她以“小子”(称宗亲中男性同辈年轻者及下辈)自称,俨然女诸侯自居。

  芈加墓是春秋时期曾国考古中唯一出土编钟的夫人墓,由此可见夫人威仪及权势。

  芈加墓出土的编钟铭文先记述曾国世系,再表彰芈加政绩——就是这段记述,又厘清了一段历史:编钟铭文中出现的“余文王之孙”可能涉及曾国确定是文王之后而非武王之后的新材料,以及该铭文与之前曾侯與墓铭文“稷之玄孙”对照,可以从曾国出土铭文记载的角度,辨析周代从“稷”到“文”“武”的世系,为周王朝的世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出土文献,也为研究曾国始封以及“曾”的族属提供了新材料。

  铭文提供了文明起源新材料

  发掘发现,芈加墓出土的编钟铭文中有“帅禹之堵”“行相曾邦、以長辝夏”的铭文。郭长江介绍,这是“豳公盨”(有“禹”铭文)、“叔夷镈”(有“禹”“夏”铭文)、“秦公簋”(有“禹”“夏”铭文)之后,又一“禹、夏”铭文,而此次是科学考古发掘出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确切出土的非孤例“禹”“夏”铭文的发现,说明当时的周人已经比较普遍地认同关于夏、大禹的历史。这为研究曾国地望、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曾公求墓出土方壶,壶盖可见“皇祖南公”,进一步确认了曾国为南公之后。曾公求墓出土编钟铭文“左右有周、赐之用钺、用政(征)南方”,对周王朝开发南方提供了新材料。

  郭长江说,这次发掘墓地不同等级墓葬出土组合完整青铜礼乐器,年代明确、组合清晰,特别是多座墓葬出土成套编钟、编磬,弥足珍贵。这些青铜器表现出由宗周文化特征向楚文化风格转变的情形,器物形态的变化为研究同时期楚系青铜器的分期断代提供了更为细致的材料,也为春秋时期乐悬制度、乐器组合、工艺铸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视角。

  郭长江认为,曾是周姬姓嫡系,代表中央统治南方,楚为当地政权,与中央嫡系互动频繁(有数位曾侯娶芈姓夫人),期间势力此消彼涨,但文明却趋于共生融合。

  “曾”“随”原来是一家!

  此次发布的枣树林墓地是一处春秋中晚期曾国公侯墓地。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8年10月开始主动性勘探发掘,截至目前,已发掘包括两组曾国国君及夫人合葬墓在内的高等级墓葬54座、马坑3座,出土千余件工艺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等随葬品。

  在已出土的千余件青铜器中,部分青铜器上有铭文,铭文主要有“曾公”“曾”“曾叔”“曾侯”“曾夫人”“曾子”“曾孙”“曾叔孙”等。发掘取得重要收获,尤其是曾侯宝及随仲芈加、曾公求及曾夫人渔两对曾国国君级别的夫妇合葬墓的发现确认。

  编号M168墓葬出土的铜鼎以及编钟铭文揭示器主为“曾侯宝”,M169出土铜缶以及编钟铭文揭示器主为“芈加”。这两座墓为曾国诸侯“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合葬墓。两座墓南北并向排列,M169略小于M168。

  M190出土铜壶、铜鼎以及编钟铭文显示器主为“曾公求”,M191出土铜鼎以及铜鬲显示器主为“曾夫人渔”。

  曾侯夫人芈加墓(M169)出土的铜缶上有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大意为楚王嫁女入随的陪嫁),而“芈加”是曾侯夫人,楚国称曾为“随”,说明“曾”“随”一家,基本解决学术界争论不已的“曾随之谜”问题。

  芈加墓出土的编钟铭文中出现的“余文王之孙”等内容,说明曾国应是文王之后而非武王之后,可与之前曾侯與墓铭文“稷之玄孙”对照,为确认曾为姬姓及研究曾国始封等问题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考古材料。

  链接

  湖北三个月两上“考古中国”

  8月6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考古工作成果。记者注意到,这是湖北考古界3个月内两上“考古中国”。

  2019年5月6日,“考古中国”发布湖北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湖北荆州胡家草场墓地在内的4项重要考古成果。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荆州博物馆在秦家咀、龙会河北岸墓地发掘古墓葬416座。其中,龙会河北岸墓地M324出土战国楚简324枚。2018年底,荆州博物馆对胡家草场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18座。其中,M12出土一批西汉简牍尤其引人瞩目。分为竹简、木简、木牍三种,总数量4546枚,主要内容包括历谱、编年记、律令、经方、遣册、日书等。

  此次发布的枣树林墓地是一处春秋中晚期曾国公侯墓地,出土千余件工艺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等随葬品,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礼乐制度、阶层组织等发展状况,部分青铜器载有铭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延伸

  史前考古在湖北频有重大发现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中国考古界最高奖项,被称为考古界的“奥斯卡”。2011年以来,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随州文峰塔曾侯墓地、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天门石家河遗址、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均曾获此殊荣。

  湖北考古界除“挖出”一部曾国史外,史前文明考古在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点研究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推动下,也频有重大发现。

  8月6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梳理了近几年我省史前文明重大考古发现:距今8000年到6000年前,长江中游出现城背溪、大溪文化;距今5000年前后的沙洋城河遗址,是一处大规模、高等级遗址;大约同期的保康县穆林头遗址出土有玉钺、玉璇玑等权力象征物;距今4500年前后、面积约120万平方米的石家河遗址,是同时期长江中游文明的中心;随后,后石家河时期发现一批精美玉器,被专家认为代表当时中国琢玉技艺最高水平,改写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方勤说,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一直没有缺环,且具备相当发展水平,并在整个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此成就,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黎朝斌解释,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物考古保护工作,近年来投入不断加大;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课题引领,围绕重大学术课题和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积极开展主动性考古;湖北考古项目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合作,也锻炼了一批年轻人,考古队伍充满活力。(本版撰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陈虎 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