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用先进技术打造生态校园

2019-08-05 11:15:31|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用先进技术打造生态校园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见闻

  一栋栋大楼顶部,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整齐地铺满屋顶,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输送到校园各个角落。校园中央,两个处理池,正昼夜不息地循环处理各种污水,净化后的汩汩清泉缓缓流入人工湖。图书馆地下室的地源热泵,犹如一台巨型空调,在大地和大楼之间转移能量……

  7月3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即将撩起面纱、拥抱四方学子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感受着处处跃动的绿色音符。这所建于荒滩之上的大学校园,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被广泛应用。

  雨水变清泉,造就一池碧湖

  “两小时后,将会降雨,雨量100毫米,请注意回收处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一栋宿舍楼顶部,矗立着一座小型雨水观测站。7月17日11时,它向值班人员发出报告。这是刚刚捕捉到的结果,提示相关系统“严阵以待”。

  雨水如约而至,迅速被遍布校园道路、屋面、广场等处的排水管、排水沟收集起来,转运到两个净化池。净化池和校园中央的湖泊相隔不过3米,却蕴藏着让雨水新生的神奇力量。经过循环净化处理,雨水被涤荡一新,汩汩注入湖中。

  湖泊如一方碧玉,成群的鱼儿在其中嬉戏。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项目总工程师高瑞介绍说:“ 如此设计,就是为了呵护校园生态系统。校园绿化面积大、用水量多,雨水、污水经回收处理,可以用来灌溉校园的树木、花草,还可以作为校园湖泊水源。目前,地质大学新校区废水处理量达到每日750立方米,基本可以满足校园绿化需求。”

  太阳能发电,提供澎湃动力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宿舍楼屋顶上,5950块多晶硅太阳能面板在炙热阳光下熠熠生辉。电表显示,这套光伏发电装置,已发电214.26万度。

  高瑞告诉记者:“建在17栋宿舍楼顶部的光伏电站,如同总指挥部,操控着整个发电系统的运转。它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成标准的220伏交流电,输送到校舍,供师生们使用。”

  据介绍,光伏电站的工作状态受季节、天气和时段等因素影响大,每天发电量有所不同,光照度好的时候,一天能发1.78万度电;阴雨天一天也能有0.59万度。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太阳能路灯上,都装有电池板。白天,它们将太阳能储存在电池板;夜晚,它们将太阳能释放成电能,发出明亮的灯光,点亮整个校园。“辛劳一天,在宿舍洗个热水澡不再是奢望。”项目党支部副书记雷咚咚说,校园里安装了2000台太阳能热水器,可满足1万名师生的洗浴需求,一年将累计节省电力达438万度。

  地源热泵,大自然空调分外给力

  校园中央,一栋浅黄色的宏伟建筑巍然耸立。这是学校图书馆,既是光谷东的地标工程,也是一栋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的绿色建筑。

  走进图书馆地下室地源热泵机房,指着眼前已经安装完毕的压缩机,项目经理夏正林介绍,这里是地源的心脏。图书馆大楼采用国际先进的地源热泵技术,在地下100米处埋置用于换热的地埋管系统。这个系统有着不凡魔力,可以在大地和室内之间“转移”能量。冬天,它将土壤、水源中的热量送入室内;夏天,则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土壤、水中,使室内得到凉爽的空气。如此周而复始,将建筑空间和大自然联成一体,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舒适的生活环境。“使用地源热泵技术替代传统的空调、暖气,每年可降低建筑能耗20%左右。”夏正林介绍。“绿色建造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打造更多绿色工地,这是现代建筑企业不可回避的新课题。”武汉市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淼磊说:“借自然之力使用能源,不仅能为建筑物提供电能、热能等清洁的新能源,还可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环保理念,切实降低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杨麟 通讯员 潘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