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高歌继续扎根建设这片热土”——武汉科技大学红色之旅侧记
实践团队学习“南泥湾”精神 供图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团委
国际在线湖北消息(高钰姗 通讯员 朱磊):7月18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13名师生赴陕西延安“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结束了为期8天的延安红色之旅。活动期间,1名带队老师和12名学生来到梁家河村、走进南泥湾、重走抗日古道,参观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
土窑洞灯影不绝 梁家河精神不灭
7月11日中午,城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抵达梁家河村。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朱磊的带领下开始参观红色经典,学习感悟梁家河精神。
实践团队首先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来梁家河做知青时的旧居“知青旧居1号院”,这是北京知青在梁家河村的第一个住处。斑驳的木门、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搪瓷茶杯和泛黄的海报,让团队成员仿佛踏入了那个时空。
据梁家河村民介绍,如今还将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础建设,利用村民废弃的土窑旧院落建设知青生活体验区,住土窑、睡土炕、用煤油灯,让青少年来这里学习时,能更真切地感受那段知青岁月,学习梁家河的宝贵精神。
追忆大生产岁月 不忘南泥湾精神
“如今的南泥湾,是陕北的好江南。”7月13日,团队成员抵达南泥湾,在党员刘帅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红色遗址,了解当年大生产运动的发生经过,感悟学习南泥湾精神,并于当天下午调研走访了马坊村,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内容。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这就是我们南泥湾精神!”老党员邢丹东掷地有声。68岁的邢老带着实践团队成员们来到了教堂,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课堂。
团队成员在南泥湾三五九旅战士旧居前合影 供图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团委
重走抗日古道 感悟三五九旅精神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是三五九旅“昨天和今天”的真实写照。三五九旅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也正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文化瑰宝。7月16日,团队成员在朱磊的带领下前往南泥湾“三五九旅”战士旧居,重走抗日古道,感受三五九旅精神。
据讲解员介绍,三五九旅由红三十二军改编的第七一八团组成,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和物资匮乏的空前困境,南泥湾作为军队屯垦第一块试验田,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创造的一手拿枪、一手拿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南泥湾精神,成为人民军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的屯垦军魂,成为激励三五九旅后人的不断奋进的光荣传统,也成为党屯垦史上高高矗立起的一座丰碑,被毛泽东称赞是“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
实践团队跟着向导重走了抗日古道,这条道路崎岖不平,杂草横生,革命战士们居住在山顶上,每天吃住都在大山之中,夏日酷热,冬日严寒,避不遮风的窑洞是战士们每天休息的地方。团队成员历经辛苦,爬到山顶,到达三五九旅旧居,真实体验了革命战士们当时条件的艰苦,没有水源,没有道路,住在山上的土窑洞里,方寸之地十分狭小,却流露着战士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实践团队队长邢杨书瑄作为退役大学生士兵在参观旧址后激动地说:“今天重走抗战古道,我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意志,作为新一代的新青年,虽说我们没有前辈们那光荣的经历,虽说我们没有名人们的赫赫战功,我们有的只是平凡,但正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中,我们正在继承着他们遇事不服输的斗志,正在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继续扎根建设这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