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从十堰来武汉为白血病儿童捐髓
原标题:几十万分之一的几率!他与患儿骨髓配型10个点位全部相合 退伍军人从十堰来汉为白血病儿童捐髓
捐献造血干细胞时,父母在一旁陪伴陈先生 通讯员张祖国 摄
放下手头的工作,特意从十堰赶来武汉,给素未谋面的孩子捐献造血干细胞。7月16日,来自陈先生体内的165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将被送往东南地区,为白血病患儿点燃生命的火种。
陈先生今年40岁,是十堰医疗系统的公职人员,2000年他还在部队时,就多次无偿献血,至今义务献血已近20次,并于2015年1月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以下简称“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
2018年8月,陈先生接到骨髓库来电:他与一位血液病患儿初配成功。陈先生毫不犹豫就答应捐献:“有些人加入后一辈子都不会被选中,我既然有这份‘幸运’,当然会义无反顾地把这件事做好。”
2019年4月,陈先生进行了高配检测。6月了,还没接到通知,他急了,自己打电话咨询:“难道我没达标?”骨髓库工作人员让他放心,高配显示,他与患儿10个点位全部相合。为了配合对方周期,准备6月底通知他来汉打动员剂。
得知陈先生要来汉“办事”,妈妈陈女士再三追问,他才说出是为捐献造血干细胞。作为退休多年的医务工作者,母亲陈女士还以为要像早年那样抽取骨髓,十分心疼。得知现在捐献方式类似抽血,她放下心来。妻子和儿子也对陈先生十分支持,儿子说,爸爸做的是“人世间的大善举”。
11日,陈先生动身来汉,到武汉儿童医院做采集前的准备工作,连续5天注射动员剂。两天前,父母也来汉陪他。妈妈陈女士笑着说:“孩子再大,也是父母的孩子,我们陪着他,放心。”每次打完动员剂,儿子都会来电话问爸爸的情况:“爸爸,你打针疼不疼?”“有一点,不过没关系。”陈先生安慰儿子:“比起帮助别人的快乐,这一点小小的痛不算什么。”
16日中午,采集结束,陈先生成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全国第8607位、湖北省第387位志愿者。提起素未谋面的小病儿,他满脸笑容:“对我来说,这真的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只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长大后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工作人员陈敏军说,像陈先生这样,能与对方10个点位都配上的情况非常少见,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的几率。武汉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熊昊介绍,造血干细胞有“回巢”功能,被输入人体后,会自动“归位”到骨髓。但完成移植只是治疗的第一步,现在对方处于免疫力极低的“无髓期”,在等“生命种子”发芽、成长的这段时间,他还面临着感染和排异的风险,还需要时间和医院、家庭的精心呵护。(武汉晚报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高琛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