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以加工业引领农村三产融合
农村产业融合靠什么带动?6月27日至28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培训班在潜江开班,一组数据揭开潜江产业融合发展路径:2018年,该市农业加工产值464.8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3.44∶1。这一数据,高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2020年达到2.4∶1的目标。
潜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称,该市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龙头,带领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
推动产业发展的引擎
6月5日,潜江渔洋镇江岔垸横堤村6组村民张义亮从虾稻田中捞起近200斤小龙虾,直接卖到本地加工企业华山水产。张义亮说,眼下各地批发市场价格都不高,而加工企业此时往往以同样甚至略高的价格收购龙虾,“他们是有多少收多少,我也更省事些。”
在潜江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龙虾经过流水线,有的被加工成清爽的冻虾,有的被加工成Q弹的虾球。公司总经理漆发发说,5月开始,潜江龙虾集中上市,靠周边餐饮市场难以完全消化,公司生产线开足马力,2个月已加工龙虾2万吨。“3月、4月,餐馆定价。5月至7月,工厂定价。”漆发发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有了潜江加工企业做支撑,本地及周边地区农民才敢多养虾、才能多赚钱。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华山公司董事长漆雕良仁在潜江收购野生龙虾,将其加工出口。正是看到龙虾有市场,2001年,该市积玉口镇农民刘祖权探索出虾稻连作模式,带动一批农民养虾,由此拉开潜江龙虾产业大幕。
近20年发展历程中,加工业始终是潜江龙虾产业链上的优势环节。该市初步统计,潜江龙虾一产产值约54亿元,二产产值约134亿元,三产产值约70亿元。
就在2019年,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首次超越盱眙龙虾,位列全国第一,加工业功不可没。
湖北省水产局产业发展处尹恒说,该局于2018年实地调研盱眙、潜江两地产业发展,其中潜江龙虾在一产、二产方面表现尤为抢眼。
数据显示,仅2017年,潜江龙虾年产量超7万吨,是盱眙产量一倍;规上加工企业数量13家,盱眙仅3家。
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陶忠虎说,加工企业一头牵着田地,一头连着市场,是潜江龙虾产业一路迅速发展的“定海神针”。
九成农货步入产业化
大豆,因种植省工省事,潜江农民称其为“懒豆子”,可由于收益不高,过去只是零星种植。如今,潜江大豆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年产7500吨,成为潜江农业继虾、稻两大产业后又一主导产业。
竹根滩镇位于汉江边,曾有“棉花之乡”的美誉。全镇近6万亩土地,早年有3.5万亩种棉花。如今,棉田变成豆田。
周岭村62岁的黄永洪说,2012年起,自己改种大豆,亩均收入达1100余元。
在位于潜江的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工人们正为一批刚出炉的大豆牛肉酱贴上生产标签,待打包、装好后,将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2018年,该公司收购大豆1.5万吨,发展订单种植10万亩,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
依托产业化经营,尝香思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繁育并研发鄂2066大豆品种,其新品种最高亩产量可达200公斤、蛋白质含量43.2%以上,位居全国前列。仅此,可让农民亩均增收330元。
公司相关负责人称,潜江大豆焕发生机说明:加工业跨越式发展,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该市农业农村局介绍,全市目前农产品有三子(虾子、稻子、豆子)、一菜(蔬菜)、一药(潜半夏)、一果(水果),除蔬菜产品全部直接销售外,其他产品均实现了生产、加工“两条腿”走路,比重占全市农产品90%以上。
2018年,潜江获批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后,将龙湾、熊口、渔洋等乡镇纳入园区,以潜江虾-稻产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整体推动各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记者在龙湾镇看到,该镇在2万亩虾稻共作基地沿途栽种果树,与本地章华台遗址等景点连为一体,让近千人吃上“旅游饭”。
2019年“五一”假期,有29万人次到潜江体验“龙虾”主题游,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6%和41%。(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