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先行先试垃圾分类处理
垃圾袋装上“电子眼”,全程监督餐厨垃圾从居民家中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经处理站微生物发酵,转化成生物肥。6月5日,宜昌高新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正式投产,每年可处理700吨餐厨垃圾,变成70吨生物有机肥。
针对餐厨垃圾分类处理“老大难”问题,宜昌高新区建立了一套智能云平台,每一个垃圾袋都有自己的二维码,免费发给小区居民,实现垃圾分类可追溯,如乱扔垃圾,将通过平台发送微信提醒劝告。通过物联网技术,试点小区垃圾桶可实时感知垃圾量,提高分类收集的效率。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目前每天“吃掉”2吨餐厨垃圾,变成200公斤生物肥,垃圾减量率达90%,资源化利用率10%。将来,还会复制、推广到更多小区、菜场、大型农贸及蔬菜批发市场,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当前,垃圾分类制度正加速推行,全国46个先行先试重点城市中,宜昌获得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城市称号,为湖北省首个。2018年宜昌城区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50个,在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和高新区建成主体责任、全类别、全流程3个“全覆盖”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宜昌提出,到2020年,全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强制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湖北日报记者张乐克、通讯员陈晓君、邓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