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金融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编者按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给予督查激励,湖北省共有12项工作入选,居全国第7位,较上年增3项,排名进5位。获激励事项含省级5项、市县区多项。省级事项涉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脱贫攻坚、固定资产投资、养老服务体系;市县区事项有武汉市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襄阳市、保康县、孝感市孝南区财政管理,宜都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
为加大对受督查激励事项及相关地方典型经验做法的总结、宣传和推广力度,湖北日报5月23日起在“真抓实干重成效”专栏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5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对2018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湖北、广东、重庆等五省市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诚实守信金融生态环境、维护良好金融秩序、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成效较好,获得督查激励。其中,湖北是唯一中部省份。
通报同时指出,对于这五省市给予相应激励措施,支持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在同等条件下对申报金融改革试验区等方面给予重点考虑和支持,在相关领域加大再贷款、再贴现的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上述地区开设分支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双创”、绿色公司信用类债券等金融创新产品。“这说明湖北在金融环境建设方面,进入了全国第一梯队。”湖北省金融办相关人士说。
银行不良率中部最低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
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介绍,2018年以来湖北省遏制了非法集资风险高发态势,处置了一系列非法金融活动风险,化解了一批重点企业债务,解决了一些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的隐忧,规范了一部分地方类金融机构的发展秩序,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湖北省基本建成互联网大数据监测、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制度、网格化监控、行业领域监管“四位一体”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实现了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的提前感知、及时发现、有效处置。
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方面,湖北省对重点机构逐一现场检查,查清业务规模、涉众人数、违法违规程度等,确保形成“一企一档”。当前,非法金融活动形势在湖北省基本可控,新增非法集资案件数量逐年下降。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方面,湖北省积极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先后对全省157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评级,全面客观掌握各机构风险状况,对风险评级较低的高风险机构及时进行风险提示。3月末,全省中小法人银行资本充足率13.3%,满足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240%,远高于监管要求。
湖北省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银行不良率保持低位。数据显示,4月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53%,居中部最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4个百分点。
融资环境不断优化
连续多年,湖北省金融办、省金融生态办联合发布年度湖北省金融生态指数,从社会信用、金融司法、金融中介服务、金融机构运营、政银企关系等多个方面对湖北金融生态环境精准画像,并将各市州、县市区金融生态监测情况进行通报。这一做法较好地发挥了“指挥棒”作用,推动形成了全省各地争相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局面。
良好的金融生态下,湖北省融资环境不断优化,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2018年,湖北省新增贷款突破6177亿元,居中部六省第一。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监测数据还显示,2019年一季度企业家总体融资成本感受指数为54.9%,比上年四季度下降2.4个百分点。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明显提高。4月末,金融机构小微企业授信客户数7.98万户,同比增长129.7%,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客户数同比增长达到240.5%。
根据湖北省金融办发布的《2019年全省金融工作要点》,湖北省将继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切实维护金融运行稳定,规范和优化全省金融、类金融行业监管,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