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绿色十堰把美丽当“饭”吃

2019-04-25 16:57:44|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绿色十堰把美丽当“饭”吃

图为:汉江郧阳段实施生态改造后美丽如画。

绿色十堰把美丽当“饭”吃

图为:客土喷播法修复山体,10多天就能发芽见绿。

  漫步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汉江边,果树成林,青山碧水。“几年前,这一带荒山连片;如今,建成3000多亩林果园,绿了荒山、鼓了口袋。”杨溪铺镇鲍沟村负责人自豪地说,依靠核桃、山桃等特色林果,2018年该村产业收入1000多万元。“建设绿色十堰是政治担当,更是一笔经济账、民生账。”十堰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作为核心水源区,近年来,该市把林业当作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把林特产业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年植树造林稳定在30万亩以上,确保十堰市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三项指标全省第一。

  “石头山”披绿装

  4月18日,丹江口市三官殿办事处马头山,“石头缝”里长出的刺槐已经发芽。“别看树苗现在发芽吐绿,要经过一个冬夏才能确定是否成活。”正带领工人浇水的湖北霖生源造林绿化公司现场负责人汪昕介绍,马头山是典型的石漠化山体,在这样的山上植树,必须有“尖板眼”。

  从2019年1月起,该公司上百名工人系着安全绳贴在岩壁上,用风钻机和铁铲挖窝栽树。一个树窝直径80公分,深度40公分,栽上耐旱的侧柏或刺槐,踏紧从几公里外取来的泥土,再挂上水袋滴灌,一棵树才算栽完。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蜂巢式植树”。

  植绿马头山是十堰市精准灭荒工作的一部分。该市2018年初启动的这项工作,计划3年消灭荒山34.79万亩。

  时间短,任务重。该市创造性实施四季挖窝、三季栽树法,在宜栽树的季节栽树,其他季节挖窝、管护、育苗,使植树绿化成为常态。

  2018年11月,该市出台《十堰市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专项战役工作方案》,坚持扩绿与提质并重,规划在汉江、堵河及汉江重要支流两岸新造林近7万亩,在汉江两岸打造十堰版“富春山居图”。

  据统计,精准灭荒行动方案实施一年多来,该市消灭荒山29.19万亩,完成“三年计划”总任务的83.9%。

  修复山体“伤疤”

  4月19日,郧阳区天马大道裸露山体修复现场,罗师傅腰上系着安全绳,肩上扛着喷浆管,从10多米高的山体斜坡缓缓而下。斜坡上已提前挂上了三维防护网,随着机器轰鸣,喷出的土黄色泥浆像浆糊一样黏在山体上。

  “这叫客土喷播法,生态修复效果好。”干了5年生态修复工作的罗师傅说,泥浆里有草籽、藤条种子和肥料,喷播后10多天就能发芽见绿。

  十堰地处秦巴山区,修路、建厂、山体滑坡留下的裸露山体不在少数。“裸露山体就像伤疤,如果不及时修复,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引发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十堰市林业局总工夏建福介绍,该市已下发通知,要求2019年全面消除城区裸露山体。

  经核查,城区及丹江口、郧阳、武当山共确定需修复裸露山体69处共66万平方米。

  十堰创新7种模式确保修复成效:平缓客土植树模式、坡底栽植植物模式、坡顶植藤模式、客土喷播模式、缓坡客土植树种草模式、植物攀爬网模式、板槽式种植模式,满足不同坡度、不同山体的修复技术要求。

  至4月中旬,共有67处已开工。同时,该市推进精细化增绿,把水边、路边、村边绿化作为重点内容,打造机场、公路、铁路绿色交通线。

  广建“绿色银行”

  4月,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桃花盛放,产业基地里,2019年新栽的300亩枸杞已抽出新芽;山上,一人多高的华山松林在春风中哗哗作响。

  “枸杞2020年挂果,华山松10年后进入收获期。”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介绍,坎子山村海拔1800多米,省内大多数选种的树种在当地都不太适应。十堰林科所考察后,建议该村选种华山松和枸杞作为林特产业发展。

  2018年,该村栽下5000亩华山松。“每亩松子能卖大几千元。”魏登殿说,华山松能绿化荒山,又能挣钱,“就是村里的绿色银行。”

  在十堰,这样的“绿色银行”随处可见。近年来,该市山上植树、路边栽花、林下种药,发展核桃、油橄榄、油牡丹、速生杨等各类林特产业。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制定了产业方向,房县种植核桃51万亩,成为湖北省唯一的“中国核桃之乡”;竹溪县种植漆树10万多亩,并在林下套种魔芋、蓖麻等经济作物;郧阳区在稳定木瓜产业的同时,发展油橄榄近3万亩。

  2018年,十堰全市林业经济规模达400万亩,综合产值近200亿元,五成贫困户通过林特产业增收,打造了竹山肚倍、郧阳木瓜、汉江樱桃等10余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天河情”“武当红”“兆健”等10多个产品商标被授予湖北省名牌产品。

  生态旅游助脱贫

  “不仅要绿,还要美。”十堰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该市启动重点区域林相改造工程,要求重点道路、景区两侧山体实现“四季见绿、四季有花”,增绿、添彩同步进行。

  郧西县天河,从县城到汉江交汇处有20多公里。以往,它就像一道“天堑”把两岸分开,沿途河沟纵横,交通不便。

  2015年,郧西县按照“山、水、林、田、路”系统治理思路,整治两岸河滩106万平方米,绿化乔灌4000多亩,修建生态湿地20余处,在24公里休闲绿道两侧建成四季常青、有花有果的生态示范带。如今,天河两岸成了4A景区,一年四季游人如织,带动30多个村庄靠旅游和林果产业增收。

  “美丽真能当饭吃。”说这话的,是竹山县文峰乡太和村村民谢伦华。

  太和村地处竹山、房县交界,山清水秀,但交通不便。该县致富带头人黄治虎来到村里,流转山林3500亩,种植腊梅、樱花、桃树等苗木花卉,把梅华谷打造成绵延十里、四季有花、绿意盎然的生态景区。

  景区建起来,游人多起来,谢伦华开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10多万元。如今,太和村成立了农家乐合作社、花卉苗木合作社,61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0多元,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

  村庄绿了,家园美了。2018年,十堰市竹山县荣获“湖北省森林城市”,新增3个“湖北省森林城镇”,98个村荣获“湖北省绿色乡村”。(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袁晓秋 姬廷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