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本三厂一期建成投产 为武汉万亿汽车产业集群“铸芯”
东本三厂生产场景 长江日报记者郭良朔 摄
4月12日上午,随着一辆CR-V缓缓下线,东风本田第三工厂一期工程正式投产。
三工厂新增12万辆产能,将使东风本田突破“产能瓶颈”,并助其布局新能源汽车、加快向百万辆车企迈进,也将提升武汉市整车制造能力,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抢占下一代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制高点,助力武汉打造“世界车都”和万亿汽车产业集群。
东风本田是湖北省首个年产值过千亿的单体企业。2017—2018年,东风本田连续两年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产量也连续两年超过70万辆,其中,东风本田2018年批售量超72万辆,产能利用率超过140%,而东风本田现有的一厂、二厂合计产能为51.2万辆。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成为东风本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东风本田第三工厂于2016年12月8日启动建设,到4月12日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历时855天。东风本田第三工厂占地面积1475亩,按照一次整体规划,分两期进行实施,二期项目明年投产后最终达成24万辆产能,使东风本田有望成为湖北省首个年产量可达100万辆的汽车制造企业。
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郑纯楷介绍,东风本田第三工厂按照本田全球最好的工厂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在环保和制造技术方面业界领先。
据介绍,第三工厂在一厂、二厂的基础上,使用了全球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工艺和技术,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工厂。冲压车间导入全球领先的全伺服、高速化柔性冲压线,4.3秒即可完成一件冲压件,相比一、二工厂,效率大幅提升,单台成本降低。焊装车间一期项目一次性导入机器人数量超过200台,实现了打点自动化率100%。总装车间在国内首次使用自动升降功能台板,可在200毫米—1750毫米范围内任意设定车下作业空间,可对应新能源车型、传统燃油车型的柔性化生产。节能环保方面,油漆涂装全部实现自动化涂装,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排放。
东风本田第三工厂将实现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汽车的柔性化共线生产,将是湖北首家实现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汽车共线生产的整车制造厂。新厂首款投产车型是在一厂、二厂已经量产的CR-V,未来还将导入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其中将于今年上海车展发布的东风本田首款纯电动汽车就将在东风本田第三工厂生产。
东风本田所在的武汉开发区,是全球汽车工厂最密集的区域。沿东风大道向南,方圆10公里半径内,聚集了东风乘用车、东风新能源、东风本田、东风雷诺、东风风神、神龙、吉利等整车企业,共生产37种汽车车型;同时聚集着格特拉克、德尔福、法雷奥、伟世通、万向等汽车零部件企业500多家,产品涵盖变速箱、底盘、车身、电子、内饰、玻璃等;并拥有东风、法雷奥、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等14家省级以上汽车研发机构,一条世界级汽车工业走廊日渐形成。
当前,该区正加速建设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引进培育“三电”系统、智能芯片、无人驾驶、通讯导航等下一代汽车项目,建设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并打造“世界车都”。东风本田第三工厂的投产,让“车都”朝着“下一代汽车”之城迈出了一大步。(长江日报记者李金友 张智 通讯员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