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十堰博物馆课堂走进106所学校

2019-04-10 09:41:13|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十堰博物馆课堂走进106所学校

图为:4月4日,十堰市东风22小学,第150堂十博课堂正在授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是从什么进化来的吗?”

  “古猿!”“单细胞生物!”“鱼!”

  4月4日,十堰市东风22小学,第150堂十博课堂正在授课。孩子们的欢笑声穿透屋顶,十堰市博物馆馆长胡勤习以为常:“每次都是这样。用个流行词,气氛那叫一个‘燃’!”

  十博课堂是十堰市博物馆2015年9月开始推出的社会教育课程,已先后走进106所学校,足迹遍布十堰城乡,对象覆盖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共5万多人。

  文博知识进课堂

  十堰市博物馆于2007年7月建成开放。头一个月免票,23万人涌入。8月开始售票,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一天只接待几十人。在博物馆遇冷的同时,文博知识的传播存在诸多盲点与空白。“‘郧县人’头骨化石在1990年代被发现,可直到现在,还有很多郧阳人不知道。”胡勤说。

  怎么办?博物馆课堂主动走进校园,走近孩子。

  十堰市博物馆联合教育部门,启动国旗下的讲话、博物馆之窗、文博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在此基础上,于2015年推出十博课堂,思路是“将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增长知识”。

  开设的第一门课程是“我们从哪儿来”,结合“郧县人”头骨化石,讲述人类进化史。课程搭配特制的“教学包”,包括头骨化石、手斧、砍砸器(均为复制件)等,课件极少枯燥的文字表达,多用图画和卡通。最有趣的环节是按6个大的历史阶段准备了6种假发,上课时,邀请6名同学戴上假发,假扮各历史时期的人类模样。“把人类演变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让他们印象深刻。”十堰市博物馆副馆长肖道林说。

  2015年9月,“我们从哪儿来”在十堰市特殊教育学校“首演”,大获成功。“孩子们很少出远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机会去大博物馆。我相信,今天这一课,能让孩子们记住一辈子。”十堰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任婕说。一名九年级学生给博物馆写信:“远古的人,原来是这样的啊:嘴巴弯弯的,眼圈大大的,头发长长的。以后,我要去博物馆看看真的化石。”

  此后,十博课堂又推出4门课程:给幼儿园小朋友讲“宝宝爱恐龙”,给低龄学生讲“长大我也造汽车”,给中学生讲“仙山武当”和“圣水汉江”。

  把文明撒进心田

  2019年3月,十博课堂走进武汉,在武汉经开区黄陵小学、省第二保育院、水果湖一小、武昌实验小学等4所学校授课21场,1200余名孩子听课。除“我们从哪儿来”等原有课程外,十博课堂这次还新增“聊聊十九大那些事儿”和“话说监察法”两课。

  这两门课程的课件制作者都是十堰市博物馆讲解员易西子。“刚接到任务时,懵了。”她说,十九大、监察法都是非常严肃的课题,距离孩子们比较远,讲这些孩子们听得懂、会感兴趣吗?找资料、设计、选突破口,易西子花费两个月,大改4次,小改动无数,终于完成“聊聊十九大那些事儿”课件。2018年6月,首次在东风44小学授课。“起初有些忐忑,但随着课程深入,孩子们看到高铁、天眼、蛟龙号、国产大飞机都哇哇大叫起来,还有的热泪盈眶,我这才放心。”

  “以前,我们的定位是‘文博知识课堂’,现在加入了时事政治内容,成为‘社会教育课堂’。”胡勤说,十博课堂仍然重点锁定边远山区。2018年3月,十博课堂来到郧阳区城关镇堰河完全小学桑树垭分校。这里只有3名学生,老师陈喆已坚守10年,主要讲授基础课程。历史文化等课程,由于没有专门的老师,3个孩子了解很少。“上完课后,孩子抓着我们的手不让走,非要我们答应以后经常来。”胡勤说,对于很多偏远贫苦地区的孩子来说,博物馆只是存在于课本和电视中的概念,乡村孩子有一颗渴求知识的心,十博课堂就是一扇让他们看到外面世界的窗户。

  记者手记

  让文物“活”起来

  旁听十博课堂,最大的感受就是“活”。语言浅显,话题活泼,孩子们争着抢着回答问题、上台表演。在这样的气氛中,文物不再是静止不动、沉默不语的,仿佛变成一个个动人故事,串起一条鲜明的历史脉络。

  “活”起来的还有博物馆。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文明的殿堂,也是普通民众欣赏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如何让这个窗口更好地发挥作用,与大众互动?十博课堂作出了有益探索,通过走进校园、走近孩子,特别是偏远山区里的孩子,原先沉睡在展厅中的文物被唤醒,文物价值得到充分利用,更弥合了城乡在美育、人文素养教育中的资源鸿沟。

  一部《国家宝藏》,在全国掀起博物馆热,引燃国人对五千年文明的自豪。十博课堂坚持近4年,用文化浸润5万多名孩子的心田。平台有大小,其意义却一般无二。(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文辉通讯员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