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绿茶整合区域品牌闯市场
图为:制茶工人现场展示炒茶工艺。(视界网龚红焰摄)
清明时节,茶香四溢。
2019年春天,大悟的茶农们终于大大方方地将“大悟绿茶”四个字,印在装新茶的袋子、盒子、箱子上,发往各地。
从2007年1月经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为地理证明商标,到2019年真正全县统一推广,“大悟绿茶”在品牌统一的道路上踌躇了整整12年。
同一个产地70多个品牌
大悟,以茶为傲。至2018年底,全县茶园面积29.8万亩,年产成品茶9016吨,综合产值突破11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三位。
可惜的是,大悟300余家茶场、茶企各自为战,注册商标多达70余个。
2007年1月7日,“大悟绿茶”经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为地理证明商标;2012年,经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大悟绿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配套出台的还有湖北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大悟绿茶》(DB42/T 998-2014),从地理信息、产品特征、加工工艺流程等多个方面,对“大悟绿茶”进行严格保护。
金字招牌,为何未获企业青睐?
2014年,大悟县茶叶重镇三里城镇曾设想过,在全镇统一使用“大悟绿茶”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茶叶。可在征询茶企意见时,反对的声音占据上风——已经做出品牌效应的大企业不愿用;小企业无法达到“大悟绿茶”标准要求,不能用。最终不了了之。
镇党委书记谈心宽说:“全镇48家茶企,叫得响的品牌寥寥无几,大部分茶企缺乏做品牌的勇气、决心和抱团闯市场的团队协作精神。”
就这样,大悟的绿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各唱各的调”,搏杀出悟道、柏园黄龙寺等几家知名茶企,但绝大多数茶企步履维艰。
“起大早,赶晚集。有点可惜。”大悟县农村农业局局长卢频说。
人家卖品牌,我们卖树叶
大悟地处丘陵山区,多为酸性或微酸性砂壤土,一直是重要的茶叶产区。据《大悟县志》记载,大悟产茶有1000多年历史。
好山好水出好茶。2012年,大悟柏园黄龙寺茶叶获得第九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公司董事长严四毛说:“随便抓了几把叶子送去评比,没想到拿回了金奖。”
不过,由于缺乏区域公共品牌,大悟茶叶在市场上的名气并不大。
湖北悟道茶业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项先志说:“我跟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大悟绿茶的品质和品牌,实在是太不匹配了。”
某茶企负责人表示,过去曾将大悟春茶以每斤800元价格卖到外地,“贴牌后,价格翻了一个筋斗。”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茶叶专家陈勋评价说,大悟的茶叶是“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品牌、三流的市场”。“人家卖的是品牌,我们卖的是树叶。突破产业瓶颈,首先得统一品牌。
2017年8月,为全面提升茶产业发展质效和竞争力,大悟出台《深化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提出:对使用“大悟绿茶”商标、印制5000套以上茶叶包装的经营主体,每年给予2万元补助;对开设“大悟绿茶”专营店,按照地市级2万元/个、省级城市5万元/个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开设“大悟绿茶”电商平台的经营户,每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以上的每户奖励2万元,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每户奖励5万元。
“大悟绿茶”的品牌统一战真正打响。
迎着风如何放起风筝
从3月30日开始采摘,大悟县青松岭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茶叶就一直脱销,订单已经排到4月20日。和以往不同,每一盒、每一箱的外包装上,都在醒目位置印上“大悟绿茶”标志,后面才是“青松岭”。
品牌统一第一年,效果如何?
各家茶企的说法大致相同:预计2019年春茶产量和综合收入,较2018年会有10%左右的增长,有品牌统一的因素,但不是唯一。
“品牌建设并非一日之功,要秉承打造百年品牌的理念,不可急功近利。”项先志提出,如今大悟不仅有绿茶,还有红茶、抹茶,一个“大悟绿茶”难以涵盖整个大悟县的茶产业。
严四毛说,品牌统一仅是开始。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有了相应的标准,但市场监管方面还是空白。“不能为统一而统一,降低门槛,让一些贴牌、冒牌、套牌的企业滥竽充数。最终损害的是‘大悟绿茶’这四个字。”
要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各归其位,各司其职,才能保证“大悟绿茶”走得稳、走得远——这是陈勋的逆耳忠言。他认为,品牌整合是市场行为,政府之责应是减少对微观经济事务的干预,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一条底线、一视同仁。
按照规划,至2020年,大悟茶园面积将达到30万亩,建成全省茶叶经济强县。
不断扩大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仍是摆在大悟茶产业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龚红焰 易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