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种抗癌救命药医院用量同比大增
原标题:17种抗癌救命药医院用量同比大增 大幅降价后职工医保还可报销50%
经过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2018年底,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列入医保的17种抗癌药药价与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56.7%。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武汉相关医疗机构和大型药店,调查了解新进医保抗癌药使用情况。医院称,这些药疗效明确,临床急需,因降价幅度大,新进医保后,有的用量同比增长6倍。
记者从医保部门了解到,2018年11月底,17种抗癌药进入我市医保,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癌种,15种为进口药,2种为国产药。这17种抗癌药平均降幅达56.7%,最高降幅达71%。
湖北省肿瘤医院医保办主任蒋晖介绍,17种抗癌药进入医保,一方面享受了国家医保谈判低价,另一方面,武汉职工医保还能平均报销50%左右,居民医保平均可报销36%左右,这意味着患者自费的部分在低价基础上还能再打对折到七折。
记者了解到,17种抗癌药中,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入选的药物最多,多达5个品种,分别是安罗替尼、奥希替尼、塞瑞替尼、克唑替尼、阿法替尼。据悉,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0%,是肺癌的主要类型,肺癌患者无疑成为受益最大的患者群。
2016年,年近七旬的万先生不幸确诊患上肺癌,在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治疗,2017年9月开始服用泰瑞沙(奥希替尼),效果良好。只是价格让他的家庭喘不过气,即使是一年买4盒送6盒的方式,每盒需要5.1万元,一年下来也需要20.4万元。
2019年开始,他通过医保报销,每月花费7000余元,预计一年下来8万多元,相当于打了4折,为家庭减负不少。
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胸部肿瘤科主任董晓荣教授介绍,像万先生这样享受医保的患者不少。最让她高兴的是,过去,因价格高,一些患者想方设法买代购药,明知有些药来路不明,眼睁睁看着患者受骗,“怎么都劝不住”,现在医保让这些患者终于不吃代购药了。
血液肿瘤的抗癌药也是这次纳入医保目录的“大户”。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王红祥介绍,治疗血液肿瘤的抗癌药多达5种,比如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尼洛替尼、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伊布替尼、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伊沙佐米、治疗儿童白血病的培门冬酶等。特别是尼洛替尼称得上第二代格列卫,让对格列卫已经耐药的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据了解,尼洛替尼从200毫克283元降到94元,降幅67%。
李先生就是这一政策的获益者,按1个月的量,过去每月就要3万多元,他说想都不敢想,现在医保价1.1万多元,加上医保报销,降到了5600多元,虽说还是不菲,总算有了盼头。(长江日报记者刘睿彻)
链接>>>
武汉医保目录抗癌药快速扩容
在国家药品谈判、进口抗癌药零关税相继利好下,近1年半的时间,武汉市医保目录中抗癌药扩容了39种,大部分是高价进口药。
据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纳入的抗肿瘤药物原有160种,其中西药120种,中成药40种。
2017年7月和2018年10月,在国家人社部,特别是新组建的国家医保局推动下,经与相关药企谈判,又先后将18种和17种抗肿瘤药物纳入了药品目录乙类范围。
按照国家医保部门的要求,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将以上35种抗癌药纳入医保,并且还增加了4种治疗白血病的“替尼”,其中伊马替尼(格列卫)就是《我不是药神》中药品的原型。
这样,从2017年9月到目前,我市医保扩容了39种抗癌药,市民治病用药的福利进一步加大。
国家医保局消息显示,2019年要开展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