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向海图强为国铸舰四十载

2019-02-28 16:56:34|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潘镜芙院士——向海图强,为国铸舰四十载 

潘镜芙:向海图强 为国铸舰四十载

图为:上世纪90年代,潘镜芙在工作现场。(资料图片)

  海南花团锦簇,南海春潮涌动。

  2018年4月12日,一场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在南海举行。这次阅兵的指挥舰长沙舰,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导弹驱逐舰。长沙舰见证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壮美航迹。

  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砺剑深蓝,底气何来?国产导弹驱逐舰从零起步,自主研制,何其艰难?2月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倾听两代四型导弹驱逐舰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潘镜芙的铸舰故事。

  “吃着窝窝头,每月三两油”——4年艰苦攻关,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交付

  驱逐舰是一种速度快、攻击能力强的中型水面舰艇,是现代海军最重要的舰种之一。

  由于不具备设计建造能力,1954年,我国以高价向苏联购买了4艘驱逐舰。

  毛主席在南京检阅海军时,几天时间里5次写下同一句话:“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建造一艘中国人自己的驱逐舰,是建设强大海军的前提,更是中国舰船设计者共同的梦想。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央军委批准了我国自行研制驱逐舰的方案,同时还附加了一个重要条件——在舰艇上安装导弹武器系统,即设计建造国产导弹驱逐舰。

  1966年,潘镜芙以设计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的身份,主持设计我国第一代051型导弹驱逐舰。

  这是一场无比艰难的跋涉。没有可以借鉴的设计经验,缺少参考图、技术资料以及大型舰艇技术标准,所有“线索”只是苏联的部分资料;就连大型计算,也只能靠一台手摇式计算机解决……

  在这样的条件下,建造一艘火炮驱逐舰已属不易,更别说将导弹安装上舰。潘镜芙率领技术人员驻守现场,反复试验导弹、火炮、反潜等武器系统的装舰。他们不断改进舰船的部分区域,发射器周围耐受不了高温,就加厚钢板;为防止弹体滑落入水,就在舰上安装简易发射架……“吃着窝窝头,每月三两油”,潘镜芙和同事们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1971年12月,我国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首舰“济南号”交船。从此,中国海军拥有了可远洋作战的水面舰艇,潘镜芙也被外国同行誉为“中国第一个全武器系统专家”。

  在国内近乎空白的领域,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大胆创新,新中国第一型舰艇用上交流电

  黄浦江上,灯火辉煌。

  “灯光来自日寇和欧美列强的军舰、商船,没有我们中国自己的船。”1937年,为躲避战乱,7岁的潘镜芙随家人逃往上海,眼前的一幕烙刻在心。

  “当时年纪虽小,可是我想,如果长大以后能够为国家造军舰多好啊!”潘镜芙回忆,从那时起,一粒“铸舰梦”的种子发了芽。

  新中国建立了,大学毕业后,潘镜芙被分配到华东电工局从事电器设计,儿时的梦想似乎渐行渐远。没想到3年后,组织上安排他到船舶设计部门工作。

  上世纪60年代初,65型火炮护卫舰开始研制,这是共和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型舰艇,潘镜芙主持设计电气部分。

  当时,国内所有舰船都用直流电,岸上使用的则是交流电。军舰靠码头后接岸电,要先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才能照明,一旦接错,电气设备就会烧毁。

  看到直流制的弊端,年轻的潘镜芙第一个提出:“护卫舰上应使用交流电。”

  面对这个大胆的想法,有人劝他:“这样做风险太大,还是走老路保险!”

  潘镜芙则认为,交流制稳定可靠、价格便宜、进岸电也很方便。在他的坚持下,该型护卫舰成为新中国第一艘从直流制改成交流制的舰船。此后,国内所有水面船舶和舰艇都开始采用交流制。

  进入的是一个在国内近乎空白的领域,瞄准的却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潘镜芙深知,惟有创新,中国舰船才能尽快缩短与强国的差距。

  马岛海战中,英国海军“谢菲尔德”号是先进的防空型驱逐舰,可它偏偏被阿根廷空军的“飞鱼”号导弹击沉了。究其原因,是驱逐舰的电磁相容性没有解决好,卫星通信时,雷达就不能开机,一开机就干扰通信。

  在担任国产第二代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时,潘镜芙也遇到电磁干扰这一世界难题。“装舰后的第一次调试,就发现雷达和卫星通信互相干扰。”潘镜芙立即组织攻关小组,分析抗干扰效果不佳的各种原因,然后一条条测试,终于在数百条可疑原因中,发现了新的干扰源,攻克这个世界难题。

  1994年和1996年,潘镜芙主持设计的我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哈尔滨舰和青岛舰先后交付海军,该型舰作战效能大大提升,跻身世界同类舰先进行列。

  “我有3个孩子,军舰是老幺”——身先士卒,总设计师乘风破浪闯大洋

  “我有3个孩子,儿子伏波,女儿丽达,军舰是我最牵挂的老幺。”看着亲手设计的一艘艘战舰驶向深蓝,是潘镜芙最骄傲的事。

  作为总设计师,潘镜芙处处身先士卒。适航性试验是水面舰艇最重要的试验,他每次都坚持参加。“第一次上船试验,我一躺下就感觉天旋地转,像喝醉酒一样!”回忆往事,潘老的言语中透着诙谐幽默。真实的情况是,他的腰椎间盘突出正好犯了。可他放心不下海上试验,忍着剧痛上了舰。

  大连海区的水不够深,就去舟山;黄海的浪不够大,又去东海、南海。为了提高导弹驱逐舰的航行适应能力,他率领设计人员长期颠簸在惊涛骇浪的深处。

  几十年来,潘镜芙的工作单位从上海搬到南京,又从南京搬到武汉,他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研究所、造船厂、海上试验场度过。

  只有春节,他才回到位于上海的家中,“我对妻子和孩子真的很愧疚,分隔两地的那些年,我和家人都是通过写信相互支撑的。”

  40多年里,潘镜芙与战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深知,中国海军要具备与世界大国匹配的地位,航母是不可逾越的主题。

  潘镜芙直言,“在远海大洋中,没有航母作为制空力量是不行的。”

  中央根据科研和实地考察情况,迅速作出决断,将瓦良格号航母改装成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瓦良格航母在中国如凤凰般涅槃重生,潘镜芙的夙愿终于得偿。“我还没有退休。”89岁的潘老说,期待新型战舰不断设计出来,期盼我国海军舰队新的跨越式发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通讯员 熊师)